茶人雅興青茶黑茶

月餅的新滋味 茶香的團圓樂章

【茶人詹台北報導】過中秋,來個不一樣的月餅吧!那麼,月餅的概念就不應該只是廣式薄皮,包裹著各式的甜味,或是用酥皮包著綠豆餡兒的傳統口味。將茶餅看成月餅,又是怎麼樣的另番月光下的新滋味呢?

當然,茶餅指的是將茶用蒸壓的方式做成圓形,普洱茶、烏龍茶、武夷茶,都可以利用這樣的技術作成這樣的形狀茶餅。而重點是:現代人應該如何挑選對的茶來佐以對的月餅?讓月餅的滋味既可以豐富我們的味蕾,更跳脫吃月餅是季節性的肥胖恐懼!

如何挑選不一樣的月餅?關鍵是:找對茶,配好月餅。

過去台灣茶的消費種類多以烏龍茶為主,如今中國茶也在台灣市場異軍突起。面對多樣的茶,與每年推陳出新的月餅,懂品味喝茶的人,一定有自己既定口味但配起月餅來,可能是另外一件事了。如何將月餅轉化為爽口,又能兼顧茶湯散逸的芬芳?讓兩種不同主體的食物能夠在品用之後深情纏綿,那麼就先要知道:如何吃月餅。

一般人常常會先吃月餅,覺得口腔甜膩了,才開始要配茶,這是一種清理口腔味蕾的作法。事實上,品一口茶,讓味蕾留著焙火的情愫,入口的棗泥穿著米黃酥皮,等待入口和茶湯的交融。棗泥就藏在酥皮內,入口泥身茶湯裡揉合水仙茶岩韻,竄引著棗泥皮和岩韻深層滋味,我想如是品茶吃餅不再是欣賞浮華表象的甜食,而是深入深色的一段奇情。

原來,茶湯的深沈是新鮮飛揚後的沈澱。品用新茶吐露芳香的片段,又如何駐足茶香的永恆?原本是一種偶遇的邂逅,在甜食與茶湯關係的淺嘗中,要是缺乏對焙火製成的奧妙!要是少去棗泥選材是雞心棗的嫩皮香才是最上選的認知!又怎知雙方的相遇竟是鋪陳心靈對食物底層認知的渴望!

池宗憲久研茶與食物的互動,他認為,茶配月餅要加分,並非光用「速配」,如同刻板印象中的「茶」就只有解膩而已,好茶好甜的滋味飛揚,靠的是醇厚的焙製,而非所有稱茶皆可如此發揮。

吃餅要有巧思:先輕咬一口,得連皮(焦糖皮的隱隱甜氣不容錯過)加上蓮蓉,細嚼兩三下再送入一口鐵觀音茶王,突然蓮蓉沁入喉頭,取而代之是焙火茶的焦糖味撲鼻,妙趣所在,茶香過後蓮香冉冉由舌尖泛起!這款互奪香趣令人愛戀,底韻由蓮香主秀,隨之而來的茶香扣著和鳴的共譜秋節的團圓和樂樂章。鐵觀音茶是上選,武夷茶配月餅更見精絕!

茶千百種,選茶配月餅要掌握發酵度。茶帕克分析茶的焙火與發酵關係:烏龍茶、鐵觀音、武夷茶製茶時都要經過發酵製成,她們在製成中發酵揉捻製成半球狀,有的製成條索狀,再由烘焙茶裡香甜美味被封存起來,存放茶的其間會產生脢化,茶香和滋味就會更加醇厚了。

醇厚是半發酵茶的武器,透過她解開不同口味月餅所帶來的熱量危機。品者不憂月餅高熱量,擁茶自重,消脂去油焙火茶就在身旁,隨時來減油去脂。

了解茶與月餅的絕妙搭配,焙火也是重點。茶帕克說,焙火茶的妙趣在於她本身製成獨具茶的濃香蜜意,許多人看焙火茶以為是陳年茶,又以為焙火茶是次等茶做的。事實上,焙火茶是掌握茶中的含水量,不至於過度而喪失茶質,焙火又常引動茶單寧的柔情蜜意減低澀感。取用中度焙火武夷茶來迎接棗泥與濃情一拍即合:焙火茶戀上棗泥香在月夜朦朧中,果真你濃我濃!

過不一樣的中秋節,將茶餅與月餅共賞,將是今年最不一樣的新滋味!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