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雅興茶葉

中央廣播電台《陳郁秀 美麗的台灣》專訪池宗憲 ⑤

陳郁秀主持的《美麗的臺灣:寶島會客室》訪問池宗憲,分享多年來對於茶文化的觀察與研究心得。

陳郁秀:其實泡茶好像是日常的一件事情,但是泡好茶確實是不容易,像我自己在家裡,我先生泡得一手好茶,所以我都是坐在那裡等著喝好茶,我先生走了以後,我兒子也喜歡泡,所以我兒子也會泡好茶給我喝,這也就是我自己沒有真正投入去研究,但是茶的好壞我倒是知道,其實你喝慣了好茶,嘴巴就很刁,就會選擇了,而且那個清香的味道,都可以聞得出來,首先我們想要請池先生跟我們分享說臺灣的茶有什麼特色?

池宗憲:臺灣茶可以追溯到日治前,臺灣茶外銷到美國,當時紐約最夯的茶就是Formosa Oolong Tea;1895~1945年日治時代是一個幫臺灣賺很多外匯的重要農產品。

當時「茶、糖、樟腦」是臺灣三寶,茶呢?其實在臺灣有其傳承的歷史。民國60幾年開始,臺灣經濟好轉,我們開始喝喝烏龍茶,那烏龍茶就屬凍頂最好,在那個年代凍頂茶可以賣到2000塊,算很高價!可是現在的凍頂烏龍茶,價格也差不多就是這樣。

陳郁秀:所以它(凍頂烏龍茶)沒增值?

池宗憲:我就很為它叫屈,為什麼臺灣茶沒有升值,高起來的市場,其實臺灣茶我們從日治時代到現在的茶業改良場做了很多努力,臺茶編號從1~20幾號,其中大家最熟悉就是當時由吳振鐸先生做一個茶種交配產生的金萱茶;另外就是翠玉,一般在喝清香型比較多的(茶種);但最主流的就是軟枝烏龍,我們講軟枝呀(臺語),這是茶品種。

剛剛談到的茶品種,可以分布在全臺灣的(任何)一個茶區,但以海拔來分就會比較清楚臺灣茶的特色,譬如以海拔1000公尺做界線,以下就是中低海拔的茶,茶種從軟枝烏龍到金萱都有。高海拔也是一樣,從1000~3000公尺都有種植,這些海拔以山的名字來命名,用這個概念去理解高山茶,但是高山茶仍是一個抽象的名詞。

如果說杉林溪,海拔1200-1800公尺,這裡面有十二生肖的分布;阿里山沿著公路上去,雖然都是軟枝烏龍,卻可以喝出每一個區塊的不同,就像法國酒一樣,不同地塊有不同味道;再往上就是梨山、福壽山、天池或者大禹嶺,而大禹嶺以公路k數劃分,從90k一直到95k,每個k數裡面都有不同的茶區,也有不同風貌。

我覺得臺灣整個烏龍茶系構成一個非常完整的品飲地圖,就跟味覺熱源一樣。另外,臺灣北部的包種茶,包種茶是日治時代非常夯的茶種,這幾年他做的方式跟烏龍茶有點不一樣,是條鎖狀也走清香型,但包種茶這幾年比較沒落。代之而起的是紅茶,臺灣現在紅茶很夯,譬如日月潭的紅茶,日治時代就有,當時紅茶只有少數人在喝。

曾幾何時70~80年代去餐廳用餐,紅茶像是不要錢,現在卻變得很貴,因為有新的品種誕生,像是紅玉,其中有一些紅茶是用秋茶跟夏茶去做的,這些紅茶變成目前另一個主流,因為喝紅茶比較方便,沖泡條件沒有像烏龍茶那麼多。

臺灣整個喝茶的分布從海拔來分有高山及中低海拔,茶種來分有20幾種,可是只要記住金萱、翠玉跟軟枝烏龍就夠了!

北部茶跟南部茶,其實濁水溪以後,只有一個港口茶,在屏東那一帶;最多就是在中部,譬如阿里山、杉林溪、大禹嶺及合歡山;凍頂茶一開始走的焙火不同,它的路線又有點不一樣,要以烘焙跟發酵區分,而臺灣茶大概就是這樣的概念。

這幾年臺灣開始走陳年茶、老茶,老茶就有創價效果,可是這些老茶在製作過程中,是用烘焙去做並非真正陳放,那又不一樣了,這就回到我最熱衷的「真相是什麼?」,了解哪一年的茶放到現在最好?變化是怎麼樣?這個過程充滿迷航但是也是驚喜!

Related Articles

Check Also
Close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