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青茶

下一片750萬茶是誰?藏普洱?茯磚?烏龍茶?

年底收藏茶的一大盛事,就是來自香港11月底的一場茶葉專拍,「百年藍票宋聘號」以一筒1,190萬港幣落槌,含佣金成交價是1332.8萬港幣,折合臺幣為5,257.6萬元,相當於一片茶餅就要751萬,如此高價的普洱茶,又讓許多藏茶的人起了一個新的動念。

到底哪一種茶是下一波的主角?市場上近來掀起一股收茯磚的風氣,這也拜中國2017年播映由孫儷主演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所賜,戲裡面提到了茯磚,係當年偶然的機會下茶葉意外淋到雨,再度飲用時,發現茶磚生滿「金花」,從此成為獨特的風格茶款。

如今許多藏家紛紛詢問,茯磚是否就是下一波的收藏主流?茯磚在當時是做為邊疆民族飲用酥油茶的原料,大抵採用粗壯葉面,流通在市場上的茯磚,印有湖北產或湖南產,而茶葉經過這麼多年的存放,是否能像普洱茶一樣,擁有正向的陳化效果?

同時,在市場上也出現60、70與80年代,以時代劃分的茯磚,主要是湖南省臨湘茶廠所製為主軸,市場還出現羊皮筏子裡面裝著茯磚,讓人大開眼界,信以為珍品?事實上這些茯磚,在當年以極為低廉的售價,流散在邊疆地帶,時至今日仍還在生產。

茯磚裡的「金花」是「冠突散囊菌」,是有益的酵素類菌。「金花」能分泌澱粉酶及氧化酶,催化茶葉中的蛋白質及澱粉轉化成單醣,催化多酚類化合物氧化,轉化成對人體有益的物質,提升茶葉口感與優質化。也只有黑茶類茯茶,才會在製作過程中刻意培植「冠突散囊菌」菌落,這需要獨特工藝才能製成,在離開刻意營造金花培育環境後,金花數量將隨陳放而減少。

茯磚原料,分為灑面茶和包心茶,灑面茶品質好,包心茶品質差。把差的茶葉壓在裡面,較好的茶葉壓在外面,70年代中期進行工藝改革,在提高面茶和包心茶品質,將面茶和包心茶混合壓制,不分面茶與裏茶。現在壓制茯茶磚的原料:80%為三級黑毛茶、15%四級黑毛茶及5%其他茶,茶梗含量超過18%。

市場的流動往往是因一個社會事件或是一股流行風,而產生藏茶風潮,事實上想收藏茶除了普洱以外跟風過後,茶會不會漲必須有一些歷史的定位和意義,以及市場的稀有性還有消費者的認同,那麼目前還有哪一些是被忽略的?以閩北建甌的矮腳烏龍,就是那顆被忽略的收藏明星。

閩北是中國烏龍茶重要產區之一,閩北烏龍茶主要有武夷岩茶、武夷烏龍、閩北水仙及閩北烏龍這些茶款。近年,武夷岩茶獨領風騷,矮腳烏龍在其光芒下,也帶動了另一個關注的焦點,只是藏茶人還不了解什麼叫做矮腳烏龍?她不只是在閩北在台灣一樣有這樣的稀有品種!

矮腳烏龍,屬灌木型,小葉類,而福建省茶葉研究所1980年編著的《茶樹品種志》記:「矮腳烏龍原產建甌,分佈於東峰桐林一帶和崇安武夷等地。無性系品種,栽培歷史較長」,且根據北宋宋子安《東溪試茶錄》記載,北苑當時茶樹有7個品種:「白葉茶、甘葉茶、早茶、細葉茶、稽茶、晚茶及叢茶」,叢茶就是烏龍茶。

可以確信的是,矮腳烏龍在當地已有百年種植歷史,其產區東峰鎮年均溫18.9℃,平均年雨量1669.7mm,相對濕度80%,平均無霜期280天,土壤多為紅黃壤,土層肥沃,相當適合茶樹生長。並且透過當地歷史沿革,理清建甌茶區興衰與風生水起的清晰脈絡,才能知曉矮腳烏龍的彌足珍貴與實力。

建甌在閩國龍啟元年(933年)設御焙,太平興國初年(976年)特置龍鳳模,於東峰鎮的北苑御焙製造龍鳳團茶,以別庶飲,爾後歷經南宋與元代,直至明朝洪武24年(1391年)明太祖下令罷造,曾經風頭一時無兩的北苑茶業,就在北苑盡廢後,逐漸走出世人眼光。清蔣蘅《記十二觀》記述:「元時武夷興而北苑漸廢」,北苑458年貢茶製作畫上句點。

此後,建甌茶業雖沒落,卻未消亡。茶樹常綠,茶人依舊勤懇製茶,東峰鎮年產茶葉8000噸,每年出口2000噸,穩定生產供應著愛茗者。

福建農業大學教授詹梓會教授走訪建甌,在東峰鎮桂林村附近發現14畝樹齡達百年以上的矮腳烏龍茶園。1990年6月2日,「閩台茶葉學術研討會」台灣代表吳振鐸教授一行到建甌為台灣青心烏龍茶尋根訪祖,深入實地考察數日,確認該片矮腳烏龍老茶樹就是臺灣享譽國際的軟枝烏龍祖輩,此後南平地區行政公署、建甌縣人民政府、福建省茶葉學會特將該片茶園列為「百年矮腳烏龍保護區」,保護區前豎立石碑,紀錄當初的考證過程。

《建甌縣誌》的茶樹品種:「建甌現代茶樹大宗品種為水仙和矮腳烏龍茶等」,占當時全縣茶園面積的15%。東峰鎮成龍茶廠生產的矮腳烏龍在1999年11月福建省建甌市首屆北苑貢茶評選拍賣會上,被評為「烏龍茶王」並以每克6萬元的高價拍賣成功。

2007年12月,福建省綠化委員會批准東峰鎮桂林村百年矮腳烏龍茶樹列入省級古樹名木保護,盼望這片具有歷史傳承意義的烏龍茶園能夠重回昔日風光。

跌宕起伏的建甌矮腳烏龍,究竟是什麼樣的滋味呢?以閩北慣行的製茶工法,製作成條索狀的矮腳烏龍茶,茶乾捲曲嬌小,色澤烏潤,香氣清爽。

我拿出2004年親赴建甌取得的矮腳烏龍茶,茶葉罐上還記著當時新鮮品飲的分數,紅筆寫著「AAA」,是極高的評價!那麼在經過14年的陳放,現在又會有什麼樣的表現,令人期待。

但是喝陳年茶急不得,14年的建甌烏龍,有著類似烏梅的香氣,是烏龍茶陳放特有的「武夷酸」氣味。甫從包裝取出的茶乾,酸氣稍微明顯,需靜置一會,讓茶葉在空氣中甦醒,重新煥發出本質。

條索狀茶乾,適合使用扁腹型茶壺沖泡。此外,陳年茶乾置入壺底時,在茶葉中央畫出一個洞,更能趨散酸氣,只留芬芳。出湯時,隨著熱氣就能聞到陳年烏龍茶的醇香,茶湯在燈光下閃動著清澈的琥珀光彩!而陳年烏龍的濃香馥郁,在口中轉化成炭焙桂圓的香氣,齒頰留香,久久不散。

能不能在建甌烏龍茶裡找到臺灣烏龍茶的影子?依稀體會出,只存在於矮腳烏龍(軟枝烏龍)的悠長清香,只是陳年建甌烏龍茶滋味多了一分內斂古樸,以及在知悉兩者淵源後的歷史況味。

矮腳烏龍即是台灣軟枝烏龍,往昔做矮腳烏龍的人已不復在,但做軟枝烏龍的台灣製茶大師像是陳阿蹺,就曾創下一斤茶60萬的高價,從他之下臺灣的製茶師無論在揉捻、烘焙都有獨特的表現,有些在農會比賽裡奪得好名聲,有特等獎、頭等獎…等龍袍加身以增身價,這些茶久放會有另外的風貌,在台灣拍賣市場已小試身手。

現在看普洱茶的榮景,30年前一片紅印也不過千把塊,如今要價百萬不算稀奇,而台灣許多普洱茶藏家,也趁中國興藏風將茶回流,當這股藏風興起,同時也產生另外一種收藏主題的轉換,茯磚、矮腳烏龍或者是武夷茶,都是大家矚目的選項,那麼勝出的是誰?

藏家可以從下列幾個角度思考:

  • 茶葉是拿來喝不是用炒的,如果茶的神奇性大過於功能性,那麼她不可能暢行市場。
  • 茶的保存性如果不具醇化效益,只是一張包裝紙或文宣打知名度,光看一個電視劇所帶起炒風,能夠持續多久?
  • 藏茶必須從茶的本質開始,普洱茶能夠賣到700多萬一片,口味如何?圖中這片就是當時留下來的,入口如木,非常平和,茶氣貫穿腦門,這種體會值不值得這麼多市場價格,見仁見智,茶確實好喝,有她的神妙之味。是矮腳烏龍還是軟枝烏龍也好,雖然名稱有變,但品質不變,經過傳統三進三出烘焙方法,這一些曾經風光的閩北茶系,就在武夷茶的帶動下將掀起一片天。

下一片750萬茶是誰?藏普洱?茯磚?烏龍茶?你準備好了?

【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1月 #136】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