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茶

唐代用餐喝茶 今人Tea Pairing

故宮出現「用餐喝茶」的大型海報:上面坐的是唐代美女圍著一邊聽音樂,一邊用餐喝茶的愉悅場景,她們如何用餐?又如何喝茶?難道唐代已經有現在最流行的Tea Pairing?

海報由〈唐人宮樂圖〉為底稿設計,故宮對此畫說明:無作者名款,畫後宮女眷十人環案而坐,中四人正吹奏胡笳、琵琶、古箏與笙助興。侍立二人中,一女執拍相和,其餘眾人坐聽,狀至閒適。圖中席面壺門式大案腿下有托泥,形成箱形榻體,四邊有鏨花的銅包角,符合隋唐流行樣式。仕女側坐月牙凳子,是唐代新興家具,長方凳面施錦緞坐墊,四足皆有華麗雕飾,腿間墜以彩穗。此圖飲茶方法屬煮茶法。將調好的茶湯盛入大撇中,再以長杓分茶,盛入茶碗供飲,適用於人多盛會時。桌面上另置有羽觴,茶酒可同時飲用,並配以茶果。

〈唐人宮樂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其中有兩名女眷手持青瓷大碗,與現在中國陝西法門寺出土的〈葵口圈足秘色瓷碗〉形制相同,說明了唐代貴族喝茶愛用秘色瓷,此碗通高9.4公分,口徑21.8公分,為葵口呈五瓣,侈口,圓唇,深腹,腹壁斜收,圈足微外侈。通體施青釉,外底與足均挂釉。釉色純正均勻,晶瑩凝潤,清亮淨潔,足底露胎,胎色淺灰,質地細密,底部有支燒痕跡。

這麼大的碗如何喝茶?為什麼是秘色瓷的青瓷?這與陸羽《茶經》中的評價大有關係,以現代人喝茶的角度看也是魅力十足。陸羽《茶經.四之器》中如此評價:「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壽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處越州上,殊為不然。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為什麼要用青瓷而不用白瓷?

當時已經流行在北方的定窯和邢窯?後人批評陸羽說你根本沒到過北方的瓷窯,所以你只在南方活動,你看到的只是越窯,這個說法其實是地方本位,各自窯口都說自己的東西好,《茶經.四之器》中的「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則益茶,茶作白紅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紅;壽州瓷黃,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唐代是蒸青綠茶茶湯顏色受到不同瓷碗釉色影響,以現在許多人用青瓷泡高山烏龍茶,青瓷會把清透的金黃米黃顏色加深,因此看不到茶湯的色澤真面目,陸羽是一個細心的人,唐代是用煮茶法,將蒸青綠茶碾成細粉後,放在釜裡以銀湯匙攪拌,讓茶末均勻地交融於沸水之中,綠茶的單寧經過高溫烹煮後,顏色由綠變黃,放到青瓷碗中,青瓷會讓茶湯變得透亮,是千古以來大家不解之惑:為何越窯在唐代被為列為首選的真正原因。

相究今人用青瓷品不同茶種,立見優劣:許多茶杯仿汝窯,用起來手感很好,溫潤如玉。然而現在的六大茶種,如白茶、黃茶或青茶裡的高山茶,青瓷會把不發酵、輕發酵茶的顏色加深,看不清楚茶湯真顏色。

職是之故,白瓷可顯現湯色真面目,就成了現代人喝茶最佳的選項,今人可見世界的茶評比,用的比賽杯都是白瓷為上。時代不同,喝茶的方法不同,選得色系會有差異,茶杯是美的開始,喝茶的人若重視茶湯色澤,用不同的釉色來喝茶才見足趣味,才能體會用餐喝茶中,隱藏的深層品味!才能明白東方餐茶配深層底蘊,才能理解餐茶配Tea Pairing,不是學習西方的Wine Pairing!由〈唐人宮樂圖〉說明了唐代以來,餐茶配中國早就流行,當時取名為「茶宴」!

唐代寺廟傳世茶宴紀錄的徑山茶宴,唐天寶(742-755)年間,法欽禪師創建徑山禪寺後,曾經手植茶樹數株,採以供佛。宋孝宗皇帝親臨徑山品茗參禪,改寺名為「徑山興聖萬壽禪寺」,並親書寺額。朝廷多次在徑山寺舉辦茶宴,「徑山茶宴」隨之而名揚天下,民間「鬥茶」文化(輪流烹煮所藏好茶,品評分高下)亦蔚然成風;202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當中源自徑山萬壽禪寺的「徑山茶宴」入選。

徑山茶宴用的是湖州紫筍茶,被當時寺廟大量模仿後,成為唐代品茗用餐的主流;宋代茶宴普及,宋徽宗常常辦茶宴並親手烹茶,傳世畫作〈十八學士圖〉描繪文士聚會的場景,或宴飲品茗、或賦詩作書、或遊園賞景。童僕林立,臂鷹控騎,捧硯執卷,奏樂備茶,氣氛熱鬧歡愉。放了黑漆茶托、建窯茶盞、水注,大型餐桌上各種美食,旁邊有專人負責泡茶,賓客坐在長桌上喝茶吃美食,是奢華版「餐茶配」,古人喝茶和食物搭配成為Pairing。

〈宋徽宗十八學士圖〉(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東方的Tea Pairing缺乏完整論述,當紅酒和餐搭配帶來許多美好的餐酒配,成為現今許多米其林餐廳所追尋的指標,不同的精緻餐飲(Fine Dining),不同食物配上不同的香檳、白酒或紅酒,都帶來酒跟餐美好的變換,茶在食物搭配湧出美妙的插曲,帶來餐茶一加一大於三的美好滋味。

唐代、宋代的餐茶配在古詩畫裡看見,今人在米其林星級餐廳看見餐茶搭配的新流行,星級的餐廳配套的餐酒,推出無酒精的餐茶配。海鮮要配輕發酵清香的茶,肉類可以配中度烘培甚至後發酵陳年茶。愛茗者可在餐酒選出Tea is new wine(茶是另類酒),餐茶配可和古人PK!傳世流傳餐茶配潮州菜最具足。

潮州人吃飯一開始會喝功夫茶,潮州人的功夫茶成為餐飲裡的序曲,正統潮州餐廳來上菜先上三杯薄胎瓷杯,斟滿濃濃潮汕單欉水仙作為開胃。

潮州人將茶結合餐飲,擁有講究又細緻規則,清嘉慶俞蛟《夢廠雜著.潮嘉風月》的〈六篷船〉,記述當年在潮州韓江六篷船(妓船)上 喝工夫茶的情狀,對工夫茶具記載: 「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 器具更為精緻。爐形如截筒,高約一尺二三 寸,以細白泥為之。壺出宜興者最佳,圓體 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許。杯盤則 花瓷更多,內外寫山水人物,極工致,類非近代物……爐及壺盤各一,杯數則視客之多寡。杯小而盤如滿月。」這樣的喝茶的器具和唐代法門寺所出土的用器,不分高下?這正是中國餐茶配的先行者,由此探見餐茶具引動餐茶美好實力。

餐茶配是東方茶能合餐飲的潛力股,西方餐飲用餐酒配帶來食物的美味引領潮流。〈唐人宮樂圖〉用餐喝茶是展現近千年的唐代品味實境,今人餐茶配正湧現在米其林餐飲中!

◎收錄於【藝術收藏+設計2024年7月 #202】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