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青茶黑茶

茶韻連動 體味八然 林隆達書香啜茶

書法出現飛白有張力,拿來跟品茶對照可有「火花」?一為味覺,一為視覺,就在書法家林隆達平日飲茶梗、喝紅烏龍、品高山烏龍茶和陳年普洱之間撞擊出茶與書法的連動:味覺具象化也可鋪陳於吳昌碩(1844-1927)、趙孟頫(1254-1322)的作品將五感流洩的意境,交融卻一點也不違和!

林隆達(1954-)曾任台灣藝術大學教授,為台灣重要書法家,五體兼擅,小楷尤精。他來自精研書道,謙稱隨便喝茶,然卻由茶和筆墨之間體味了三昧!

研究品茶者通常描述香氣的好壞,韻味的深淺。古詩中不乏以茶為題的佳作,如盧仝(795-835)〈七碗茶〉:「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此詩生動描繪了品茶的層次感受,若以書法精神表現品茶滋味,又可勾勒何等獨特風貌?

林隆達認為將茶道經典如陸羽(733-804)的《茶經》、趙佶(1082-1135)的《大觀茶論》以書法呈現,書寫固然是一種藝術表現,卻只停佇表現,深層於用書法表現茶的韻味則會出現奇境:從墨色入手,如同飛舞般靈動,用草書恰如其分展現煙雲般的線條,從詩的意境出發,今人可聯結不同表現形式放入書法表現聯想,就如舞蹈家林懷民的「行草三部曲」。茶與書法相互影響,將茶的意境覓尋出書法不同字體內藏的蘊味。

當滾水注入茶壺,只見青煙縷縷,茶香四溢……。用文字描繪茶輕柔婉約,如同天際白雲似墨的暈染,層層疊遞的雲彩,品茗對茶味蕾碰撞的印象,隨後是舌尖齒縫間的生津餘香,最後是綿延不絕的尾韻,如是茶境又可見書墨境地?

林隆達喝一斤四百元的茶梗,他說茶梗湯恬靜正如他書「知足常樂」四字的輕鬆自在,初識茶梗的滋味,用了較粗糙的紙張,運筆隨興,蘊含深層,作品的運筆間鋒骨隱現他人只見粗茶、糙紙,可有恬靜知足?那麼喝台東鹿野的紅烏龍,他用弘一法師(1880-1942)的「來是偶然,去是必然;盡其當然,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取必然;忙時井然,順其自然;悟通八然,此生悠然。」的人生看法,闡釋甜美與心境的釋懷,他說真正的放下需要深刻的領悟!這種甜美能使思緒穩定,雖然完全做到有難度,品紅烏龍的甜美穩住思緒看似不飛揚的生活態度卻是依然值得邁進。

台灣茶引進釋然躍進品普洱茶更有深刻體悟!林隆達從書櫃中找出「吳昌碩」書法帖,說著他萬千的筆墨茶香。

品7542普洱茶,琥珀色茶湯給人以歷久彌新之感,用書法線條比喻,恰如古松詰屈聱牙、顫抖的姿態,歲月風霜的痕跡躍然紙上。這種經歷人生百態後的線條,或許破碎不平,卻如吳昌碩書法般老練隨性,不拘美醜,大小不一;「不在乎」在書法中最難,「不著意」在為人處世中最難。

吳昌碩22歲時因太平天國戰亂逃難,家園被毀,舉家從鄣吳村遷往安吉縣桃花渡。他在宅邊廣植竹、梅、菊,將院落命名為「蕪園」。「蕪」字源於他逃難時以蕪菁(又稱大頭菜)充飢記憶,他還自號「蕪菁亭長」,將居室命名為「飯蕪菁室」,自稱「飯蕪菁室主人」,鍾愛蕪菁既可當糧食充飢,又可作蔬菜調味,樸實無華卻又生命力頑強,這正是吳昌碩最欣賞的特性!充滿自然斑駁之味又如同7542普洱茶的生命週期,經歷了時光的萃取,最終呈現出略帶滄桑又自在從容的韻味。

老練見生命盎然,我以大禹嶺輕發酵、輕烘焙的反差對比性誠請林隆達剖析如何見心性?他取出二玄社出版的《中國法書選49:趙孟頫集[元]》說明,高山烏龍茶讓人聯想趙孟頫的字,充滿書卷氣息,彰顯讀書人的文雅。

據說元世祖初見趙孟頫,便為其「神采秀異、珠明玉潤」的容貌所傾倒,以為是「神仙中人」。林隆達認為最能看出趙孟頫不經意的字,正是他與人往來的書信,因為寫信時思考時間較長,因此字體最為自然,書卷氣更濃。字體猶如生長在高山雲霧繚繞,植物生長緩慢,蟲害稀少的高山上的茶樹,海拔二千四百公尺生長的大禹嶺或華崗茶,超然於塵俗之外,帶來山頭氣正是林隆達賞析,源起正如趙孟頫晚期書法中風韻所在。

林隆達熱愛趙孟頫字的清靈,正如他擅長小楷作品以黃金白金泥書寫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他清點了趙孟頫《大乘妙法蓮華經》傳世的傳奇!他說趙孟頫晚年皈依佛教,以書寫經文為主,如小楷書寫的《大乘妙法蓮華經》原本七卷,是趙孟頫62歲時為佛門之師中峰明本(1263-1323)生所書,這七卷平均每卷一萬三千多字,合共九萬多字,首尾一致,無一懈筆,用筆謹嚴不失圓活飄逸,絲毫無板滯局狹之氣。本經卷第三,卷三原被清庭所藏,之後流落到台灣私人藏家之手,幾經周折被觀遠山莊主人楊致遠(雅虎Yahoo!創始人)所收藏。

趙孟頫的書法讓人聯想到高山茶,因其具有山頭氣,未受污染,包含「乾凈」且「安靜」,字可以令人感受寧靜悠然的氣韻,正如書寫一生的林隆達對書法的自我要求。

他說喝茶書法放射書香墨香在筆耕啜茶間,林隆達泰然走入書法和茶韻連動!

◎收錄於【藝術收藏+設計2024年9月 #204】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