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古琴配什麼茶?茶足顯樂 以樂映茶聽古琴配什麼茶?
喝茶聽古琴已成了一種「標配」?
有人提出茶必聽古琴的樂曲:《春曉吟》、《漁舟唱晚》、《文王操》、《春江花月夜》或《平沙落雁》……等,這些曲目真的是喝茶必聽的古曲?外太空播放管平湖(1897-1967)所演奏的《流水》是不是更能夠引動喝茶人的味覺、聽覺的共鳴?
音樂,帶來茶與樂聲對話的空間,什麼茶要配什麼音樂?有人主張,品陳年茶要聽古琴,也有人認為,品飲焙火茶適合聽琵琶。事實上,音樂的種類與旋律,樂器散發出來的聲音感染力千變萬化、耐人尋味,同張樂曲和演奏者錄成LP或CD再生播放會產生差異性!
同款茶,不同泡法茶香、茶會出現不同層次的表現。單一配對用一款茶配一種樂器,看似速配細節之處卻顯違和?我曾受邀赴法國參與一場茶和音樂對話活動,有人說:「聽琵琶要喝鐵觀音,琵琶的聲音激昂和鐵觀音焙火有雷同。」持此論點係概化茶的多變性,鐵觀音焙火:輕火、中火、重火。事實上,焙火對同一款鐵觀音,泡出來香味差異,造成品者味覺多變!
管平湖用晉琴〈猿嘯青蘿〉彈《流水》是美國太空飛行器航海家二號、航海家一號送向太空的聲音;法國總統馬克宏訪中,聽李蓬蓬用1267歲的唐琴〈九霄環佩〉演奏的《流水》,同一把琴李蓬蓬的父親李祥霆公開演奏,詮釋的《流水》聽起來父女彈奏詮釋韻味不同!
我播放上述三種不同版本的《流水》,讓三十名喜歡喝茶的人聽,每個人說出聽後想喝什麼茶?有人喜歡喝武夷,因為聽到流水的韻緻;有人說要喝台灣高山烏龍,因為聽到流水的輕盈;有人想喝陳年普洱,認為古琴千年的古音,當用陳年普洱相配。
其實茶的製程和泡飲有變數;音樂受樂器、演奏者牽動!如何讓兩者對味?首先,你聽的曲目在講什麼!《流水》在清刊本《琴學叢書.流水》說:「極騰沸澎湃之觀,具蛟龍怒吼之象。息心靜聽,宛然坐危舟過巫峽,目眩神移,驚心動魄,幾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萬壑爭流之際矣。」說的是《流水》帶來的情境,哪款茶才足顯樂,才能以樂映茶?
品2008年「班章王」茶湯一入口若「輕舟已過」隨後舌底鳴泉、牙齦生津、韻味源源,《流水》曲目說:「輕舟已過,勢就倘佯,時而餘波激石,時而旋洑微漚。」陳年普洱不慍不燥入口後,若古琴恬淡平和,片刻後回甘的澎湃激盪緊隨而至,正如《流水》表現張力,充分運用滾、拂、打、進、退的指法,有上下的滑音描述了流水的情態,由清澈的泛音展開「淙淙錚錚,幽間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細流」惟凝神靜聽體會流水旋律,若飲茶湯,帶來氣行周天身體感。
聽古琴的原味,喝茶的品味,多重內涵高雅和浪漫,引來嗅覺、聽覺、味覺三位一體的精神愉悅。
喝對了茶,聽對了音樂,不拘泥何款茶、何種音樂顯樂映茶,品茶者懂茶,知樂才足對話!
◎收錄於【明報月刊二〇二四年十二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