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茶成為愛茗人的新寵。泡武夷茶,拿出四寶:茶銚、紅泥爐、朱泥壺、若琛杯來彰顯對於茶的品味。然而,在這些名器背後,錫茶罐隱藏品茗的寂靜與機趣,卻少見愛茗者關注,錫罐有極簡魅力,看起來純美,有獨特的美感驚艷,更重要的是用來去除茶火氣,帶來茶湯的好味。
錫罐,近年成為收藏新歡,用錫罐藏茶,去茶的火氣和焙茶的燥,錫器抑火毒,助得真味,正是愛品武夷茶,陳放老茶的好伴侶。
清代周亮功(1612-1672)《閩小記》記錄:「閩人以粗瓷瓷膽瓶貯茶,近鼓山支提新茗出,一時盡學新安,製為方圓錫,遂覺神彩奕奕不同。」意思是錫罐能讓茶神采奕奕滋味不同,周亮功說的是剛焙火的新茶,入錫茶罐得好味,古人之法今人可效法!
明代許次紓(1549-1604)《茶疏》中說,藏茶要能隨時取用,錫茶盒好用:「茶盒,以貯日用零茶,用錫為之,從大罍中分出,若用盡時再取。」意指平日小量取出茶,放入錫茶盒以防受潮變質,除了實用外,更能保茶質。古人細緻的藏茶竅門,係將有量的茶放大容器或用瓷、陶罐內,取用時再分裝錫罐不損茶味。
藏茶有沒有放好?觀察茶顏色有沒有受潮?一旦疏漏,就會損茶氣味,觀察茶乾是否受潮,可取二三乾葉用食指、中指緊壓聽見碎聲、手感微刺,含水量達標,若見茶乾軟就是受潮了!存茶除了防潮更要藏茶過程中,讓茶的燥熱之氣轉好醇味。
清代陳元輔(生卒不詳)《枕山樓茶略》言:「必須貯之二三年或三四年越久越佳,不然助火燥血,反灼真陰。故古人曰:新茶烈於新酒,信然!」錫的涼性正有助去火毒,才知「知茶趣淺酌細嚼,覺清風透入五中,自下而上能使兩頰微紅,冬月溫氣不散,周身和暖,如飲醇醪,亦令人醉。」如是曼妙體感正是品武夷茶的真味,若是新的武夷茶可放到錫罐約莫一個月後,再倒出品用茶湯轉潤,火氣不燥,加上泡飲能完全釋茶精華,品者氣行周天為品茗至妙。



茶入錫罐有助茶味,古人體味很深,錫罐為精品茶帶來巨大功能,更彰顯品茗者美感品味,傳世清代大紅袍錫罐揭示錫罐不凡一世。
清末茶行賣大紅袍「一兩黃金一兩茶」,錫罐是最高檔武夷茶包裝,錫罐用朱紅乾漆加上描金寫上「大紅袍」、「錦祥茶莊」,正是訴說大紅袍的尊貴與身份。
六角形的錫罐鐫刻「天心老欉大紅袍」「住廈門橫竹路」,錫罐上福州乾漆使錫罐多了一份光澤,罐底則落有「真料點銅」款識。
茶罐刻「天心老欉大紅袍」直指大紅袍出自武夷天心岩,上面寫「住廈門橫竹路」,經我的田野調查,橫竹路上錦祥茶莊是陳天來開在廈門的分公司,如今橫竹路已不復茶莊,然而,錦祥茶莊的光輝隨錫罐叫人回味。 錫罐寫滿茶莊風華,錫罐撫平新茶的燥氣,帶來品茗溫柔的慈悲。錫罐器變化有著陳年悠悠,不論它的形式是方形圓形,簡單卻充滿歲月的美感,更成為收藏新寵,其中製錫大家沈存周(1629-1709)身價不凡(見表一)。
拍賣日期 | 拍賣公司 | 品項 | 成交價(NTD) |
2011-05-21 | 中國嘉德 | 清早期 沈存周制錫制詩文茶壺及茶葉罐 | 6,196,200 |
2021-12-03 | 佳士得 | 清康熙丙辰年(1676) 沈存周制錫制瓜形水滴 | 3,225,504 |
2014-06-02 | 北京遠方 | 清 沈存周茶具(一套四件) | 2,478,480 |
2012-05-13 | 中國嘉德 | 清早期 沈存周錫制詩文四方茶葉罐(一對) | 2,323,575 |
2017-06-30 | 上海明軒 | 清早期 沈存周錫制對合詩文茶葉罐 | 2,065,400 |
沈存周為名的拍賣在歷年來以風風火火,哪一件才是真的沈存周的作品就如同宜興壺裡的惠孟臣一樣,大體托款為多,加上日本煎茶道十分喜愛沈存周的錫器,日本委託中國潮汕製作的錫罐出現托款,藏者亦難分辨,然而拍賣場價卻連連拍出好價,近三年拍場的錫罐注入日本製錫名家(見表二)。
拍賣日期 | 拍賣公司 | 拍賣品項 | 成交價(NTD) |
2024-06-30 | 上海仲軒 | 望月庵大錫罐 | 1,807,225 |
2021-06-19 | 北京榮寶 | 明治時期 御錫屋五起士款 凹凸大錫罐 | 253,012 |
2024-07-14 | 西泠拍賣 | 明治時期 京錫屋彌右衛門款大錫罐 | 165,232 |
2022-01-22 | 西泠拍賣 | 明治時期 大錫罐 | 154,905 |
2022-08-20 | 西泠拍賣 | 大正時期 尚玩堂造刻竹石詩文錫罐 (一對) | 154,905 |
日本製錫名家,中國製錫大家沈存周,概因歲月使錫的器表養成的陳年風韻,現在人使用錫罐,除了老件以外,比較常見的是馬來西亞的錫罐。加了金屬原料,錫罐光亮如銀,錫的密合度增加了,外觀也好看,有鏤空雕花,跟舊器一比較,放茶的效果卻變化慢,少了平穩燥火的效果。
錫罐做為欣賞的角度,必須先認識製錫材料,有「響錫」、「花錫」、「硬頭黃」等,它的硬度有高低。對於一般初入者,買錫罐就要看它的氧化,有些氧化產生的紋樣,有許多的形容如芭蕉花、蒼蠅刺,名稱讓錫器深層幻化,帶來品茗視覺和使用跨越趣味。

錫罐除氧化造成的紋樣,帶來賞析的認同以及斷代的根據,想入市場拍賣者若見錫器老件過度擦拭,老件皮殼卻是如新?事實上錫皮殼是斷代依據,以此為觀新器、老件遭損買價就有區分,藏錫罐的實用才務實。
喝武夷茶或臺灣凍頂烏龍的愛茗者,將茶放入錫罐與不放入,比較兩款去燥變化的差異性,錫罐交纏茶的歡愉,帶來人與錫罐的對話,「凡茶宜錫,以錫為器,適用而不侈」是愛茗者看見錫茶罐的真趣味!
◎收錄於【藝術收藏+設計2025年2月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