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雅興

颱風吹抬茶價?

【茶人詹台北報導】莫拉克颱風帶來對茶區的影響,以及連動今年秋冬茶的價格是否上揚,受到廣大愛茗者的關注。

由於茶區受到水土石流的影響,連帶地茶樹被侵毀,在電子媒體的報導下讓人觸目驚心。像是阿里山太和地區,甚至周邊沿著阿里山公路的茶區聯外道路中斷,讓許多茶農憂心採茶困難度增高。許多愛茗者注意到茶區受天候影響,也關心著茶農採收的情形,更重要的是價格是否受到波動?因此許多人開始詢問茶商,還有沒有今年留下的春茶。

這種現象反映出為了喝好茶不惜藏茶,也擔心著颱風帶來的茶價揚升。事實上,秋冬的茶勢必會受到交通不便的影響;但茶區尚未採收,也會因為收成面積減少而造成產量的降低,價格的上揚在天災之後不令人意外,令人擔心的是若台灣本地高山茶產量不足,同時大陸茶商放話要將台灣高山茶買光,那麼台灣市場還買得到真正的台灣高山茶嗎?

這些憂慮回歸到品茗的原點,還是在於你懂不懂如何分辨茶的山頭氣!同樣是烏龍茶,種在阿里山或是雲南就有不同的香味與滋味,要是你建立這樣的分辨能力,茶農想要以境外茶混充,便無計可施。

目前茶葉市場的亂象,就在於標示不清,來源不明。農政單位似乎無暇管及這一區塊。因此消費者為了自保,應該透過認識茶葉,透過學習建立味蕾的評鑑途徑,才是根本之道。這也如同許多人看到颱風來的時候,就開始提出:是否茶區開發所引來的後遺症?也有人以為,高山的過度開發,也造成水土保持的疑慮。

除了種植高山茶、檳榔樹或是高冷蔬菜,還可以怎麼做?皆反映台灣土地缺乏完善的保育政策。問題是:這些高山茶區,是私有的還是國有的?據悉,國有林地由政府租給民間,種植茶葉或是蔬菜。等到災難發生再提出譴責,啓是亡羊補牢?

問題的癥結,不在於林地上種植什麼,而是擁有林地的國家主管機關應該明定政策,涉及水土保持則不該出租,保有原始生態的完整性。若林地沒有被大量承租開墾,那麼水土保持的情況改善,就不需等到日後的檢討了。

這也如同買茶時,自己味蕾不明白如何分辨,買到不對的茶時只能認栽。颱風帶來的茶區影響,茶農的生計受波及,愛茗者能否買到好茶,在供需之間,我們找到茶在颱風中最可議的觀點。

關於味蕾的評鑑訓練,品茶基本功在於懂得茶有色、香、味,每一環節表現的特色背後都牽動了茶葉的生長情境,以及天、地、人等因素的影響,而更精采的趣味就在其間。唇舌觸覺,行家便可品出哪一個山頭產的茶,厲害的味蕾搜尋茶葉特徵,可以分辨出茶的種類,生產的季節。甚至將茶長在山頭背陽或向陽都可以分辨出來!

茶滋味的基本元素,是香、甘、重、滑。啜一口茶,滋味微苦要會轉甘,甘味入牙縫,穿透齒頰,朝喉口滑近,這時才走過的甘味如湧泉,或由牙縫穿透嘴裡的每一吋跳動的味蕾,展開舒緩的身子迎接這美好時刻的來臨!

回韻,是對茶湯入口的禮讚。然,回韻就存在甘苦一線間,能由苦轉甘必屬佳品;反之,由甘轉苦必是劣品。初學者,得細細辨甘苦味。

「韻」來自茶之真味,需要品茶人動用口中各部觸覺去感受,去細嘗才有回應。因此,品茶莫食他物,保持味蕾的潔淨,才能深深領略「韻」之美!

茶好,若沒泡出真味,則無法品審!這也是繼色、香、味之後的品茶功精修境地。

Related Articles

Check Also
Close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