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博館副館長高玉珍曾策展茶文化大展,表示適逢歷博館六十週年,而館藏也以唐三彩著稱,將積極運作讓唐代「宮樂圖」真蹟讓民眾見面。
池宗憲從現代人常用的「茶包」說起,引領民眾認識茶包中的碎茶,以唐朝詩人白居易的「前月浮梁買茶去」詩句,比對浮梁綠茶與今日茶包的異同。
他表示,唐代品茶以蒸青綠茶為多,並介紹了唐代製茶方法,現場並展示了古法製成茶餅,讓民眾看見嫩芽纖毫所孕育的能量。此外,他強調唐代製茶不像台灣烏龍茶一般「打露水」,反而需要「保溼」才能進行蒸青。
而現代台灣品用的綠茶則是烘青綠茶,而將綠茶在當代發光的就數日本,京都綠茶業者更強調汲取唐代古法製茶精華,傳承保留至今。池宗憲也提醒消費者,台灣市場很流行綠茶烘焙品,例如綠茶麵包等,若遇上「艷綠色」的烘焙品要特別小心。
除了唐代茶區、茶種、使用功能、煮茶法、用茶量之外,池宗憲引用宋代資料佐證唐代製茶,並首度公開親訪「北苑石刻」經驗,以及親勘廣西三江煮茶現場,日本NHK更稱其為「唐代品茗的活化石」。無論何地產的綠茶,但「山頭氣」都不同。
他還介紹經典的唐代茶器,例如法門寺地宮所藏銀茶器,以及台中科學博物館當年在漢寶德教授時期所藏的滑石茶器組。除了傳世與出土的唐代茶器,池宗憲也談及沈船「黑石號」所出水的唐代茶器。
池宗憲更商借一件唐代長沙窯綠釉側柄壺,以及唐代越窯玉璧足茶盞,現場由茶人吳麗英展示,讓與會者近距離接觸唐代之美。現場來賓互動熱烈,在茶人陳文琳製作的唐代風格茶席上,以簡單的蓋杯與古松,分別打造出「禪說」「中心點」「定」等茶席。
茶席中央,壺門古意,茶友相聚,共享唐代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