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器茶杯

鑑古知今藏建盞─現代建盞1.1億身價的拍案驚奇

【圖/文 池宗憲】一件由中國建陽李細妹燒製的〈萬山可染〉建盞拍出人民幣2,600萬(新台幣1.1億)高價,這是現代陶瓷拍賣紀錄裡的最高峰,更讓建盞掀起收藏新浪潮,建盞是宋代點茶中最受矚目的焦點外,如今成為宜興壺以外在中國熱門收藏的茶道具。

這場在中國南平市建陽區舉辦的《2017中國建窯建盞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作品專場拍賣會》,以建窯建盞燒製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為號召,李細妹這件作品高價落槌更是帶動收藏建盞的另一高峰,同時收藏建盞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作品亦受追捧。近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孫建興製作的曜變盞行情落5到12萬人民幣(新台幣20到60萬)之間,這與過去十年相比,價格翻倍!

中國《建窯建盞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主要可分為國家級、省級及市級,其名單為:孫建興2013年獲選為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栗金旺、蔡炳龍及孫建興2010年福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黃美金、許家有、熊忠貴、孫莉及蔡炳盛獲選為2017年福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熊忠貴、詹桂溪、許家有、黃美金及闕梅嬌獲選為2015年福建省南平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孫福昆、鄭興梨、呂竹興、廖設生、蔡炳昆、裴春元及黃文勇獲選為2017年福建省南平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事實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可分為國家級、省級及縣市區級,這也是想投入必須分級的必修功課,較能針對建盞的工藝性以及觀察未來的市場走向。

李細妹是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得名全因為她的作品曾被日本鑑定節目列為稀世珍寶,她曾自錄影像說原委,往昔落她名字款的作品沒人要,要落「供御」款才受青睞,當時一件賣人民幣200元,如今大翻身,由她落款的盞成為市場炫風魅力。

建盞的釉色吸引目光,淵起宋代鬥茶用綠茶色白,黑盞益色,而今日藏盞在於釉色多嬌,在於製盞人不再是「工匠」而是「藝術家」。

現代建陽窯有曜變天目、兔毫等各式釉色表現,以柴窯或電窯燒製,造型千嬌百媚,釉色繽紛多變,像是浩瀚宇宙的星光,若飄渺閃爍的銀河…現代工藝師使出渾身解數,加入純金燒製,或是透過窯變和釉藥控管,燒製出目眩多姿的建盞,讓許多收藏者爭相收藏,那麼建盞的真魅力何在?

了解建盞曾經擁有的風華,以及長達千年被推崇的原因,令人更能鑑古知今。

建盞出名於宋代,宋代飲茶多用盞。關於黑色茶盞益茶的優勢,蔡襄在《北苑十詠》的〈識茶〉中寫:「兔毫紫甌新,蟹眼清泉煮。雪凍作成花,雲閉未垂縷。厡爾池中波,去作人間雨。」

蔡襄在《茶錄》裡對建盞讚譽有加,尤指建盞保溫對點茶有幫助:「茶盞,茶色白,宜黑盞,建安(即建寧、建甌)所造者紺、紋如色毫,其坏甚厚,熁之久熱難發,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白盞,斗試家自不用。」這裡指出點茶用建盞的優勢,胎土功不可沒,坯甚厚與含鐵量高形成保溫的效益!

胎土成就盞保溫,直接勾出茶香,使用茶盞前的溫杯動作,告解了胎土凝結茶滋味的機能考量。茶盞益茶,便是因眼前的胎土。黑釉茶盞引起品用者的讚嘆。然而今日藏盞者是否傾聽了黑釉茶盞內心的吶喊?

胎土可以用最簡便的聽音方式來區別:漿胎質輕而鬆,缸胎質輕而堅,瓷胎音清而脆,所以常常接觸實物之人,可以叩其聲而知瓷杯是屬於哪種胎質?再辨識由哪種胎土製成?今日號稱建盞有的卻不是用建陽的胎土,這種辨聲有助藏家分別!

用雙手捧觸宋代黑釉茶盞具有「重心」感,用手指輕敲杯器發出的聲響,具有年代的器物多半呈現「木聲」聲音較「悶」。現代製品多聲音清脆,加上看盞的釉光,就更實在了。

文獻提供鑑識美瓷方法,加上今人藏瓷的經驗法則,同時還有科學的辨證,才能知道杯器的出身。有了身分證明,才能根據窯口所用的胎土與實物杯器做對照,如是建構扎實的工夫,目鑑胎土堂奧,可養眼賞器又滋潤目鑑之功!

胎土決定了杯器一生。舉例而言,同樣燒製黑釉茶盞,外表黑釉發色接近。惟建陽窯、遇林窯或吉州窯三處所產黑釉茶盞胎土互異,建陽窯的殘片化學分析,利用廢窯址取出的殘片作胎土分析,為異國列為珍寶的油滴天目碗找到原鄉,同時也解開茶碗胎土結構的組成。

由此可見,當時黑釉釉色是為了與湯花色澤呼應,然而現代收藏的建陽窯並不是以顯茶色為概念,反而是以釉藥變幻做為收藏觀賞指標。

釉色的聯想,勾魂攝魄,既遠又近。黑釉的深遠入杯盞,詩人留下悸動…。陸游寫「湯嫩雪濤翻茗碗」,極致地將茶色與碗色構連;徐夤寫「冰碗輕涵翠樓烟」,未嘗不是以茶輕品碗盞深情,用真情掌真物,才知人無真性,安能賞茶真情。茶有杯保真、守真,便成為發明本心,著誠去偽精神,才能見釉擁抱的情。

詩人形容盞美在手的是盞在點茶中的角色,在點茶的程序中必須注意每一個細節,若稍有差池,點茶活動就會前功盡棄。每個程序都代表點品茶士對茶性的了解,以及對所用茶器的靈活掌控,這也代表文人對自我內心的要求,經過點茶活動可以跨越對現實的不滿,更期待在擊拂茶湯時看到茶湯如幻影般的變化,所帶來心靈的滿足與安逸。

點茶活動隱含著極為理性的精神,這可從點茶講究的程序中探出其中奧妙。時代情境的品茶文化,上自皇帝到士大夫以至民眾的集體愛茶、點茶更造就了對點茶程序的講究,回顧一道又一道點茶工序,其間隱含的理性精神更說盡了文人雅士追尋他界的意境。如是內省的品茗精神,碧螺春帶來春天氣息,浸潤在黑釉茶盞深厚的隱含令人玩味,今人藏盞用來點茶有幾許?

建盞成為點茶法中的要角,更藉由黑釉凝結美和理性精神,昔日點茶的生活藝術,所用黑釉盞與今春碧螺春的千年邂逅,回首宋代曾為點茶生輝的黑釉茶盞,那節節生展的律動,喚醒器的新生命。如今藏新建盞的內心悸動少了,多了是市場看漲的預期心理?

釉的真境是有機的分享,是理智分析的參道。由釉入杯的熱情,起了視覺、味覺的醍醐味。

釉是陶瓷坯體的玻璃質薄層,釉中所含的金屬氧化物種類和比例不同,經由調製而成釉漿,分別或用浸、噴、燒等方法施於坯體燒製而成。又因燒窯有氧化或是還原的差異,使釉色燒出不同顏色的窯變。

當然這些釉藥的美麗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然而對於黑釉茶盞原有的功能現代人的使用大抵以一種簡略的概念試之,水放下去會變好喝,茶放下去會變甘醇,甚至放酒進去會更加順口,這是釉藥所帶來錦上添花,藏盞光以此為準是不足的!

鑑古知今藏鑑盞風潮剛起,有價值的除了加封的作者身價名望,最核心價值放在作品本身,盞的器材見工藝之精,釉藥的流動,由二氧化鐵燒至1,300度後三氧化鐵的流動,往昔賞析的是兔毫、油滴曜變。如今釉多了幾分色彩,那麼藏盞看身價,一只盞的釉色是窯變不可測偶然天成?抑是由人為控制釉藥?

若是藏者不分,增值未來只是夢。若能在拍案驚奇中發掘黑盞作者實力和窯變帶來的魅力,當有可期!

◎收錄於【藝術收藏+設計2019年10月 #145】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