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青茶

陳阿蹺 vs Henri Jayer 藏烏龍茶的美好年代

臺灣的製茶師陳阿蹺,創造令人驚嘆的市場行情一斤60萬的高價,而西方葡萄酒界有位釀酒教父─Henri Jayer,以他之名釀製的葡萄酒行情從20萬起跳,到近百萬都有。兩人的茶酒以高價著稱,是潛藏了何種品質令愛茶人或愛酒人癡迷不後悔?

當陳阿蹺遇到Henri Jayer,是東西文化的衝突,還是交流?

收藏茶與酒,看似完全沒有交集的主題,茶酒又是如何對味?這兩位又為什麼可以拿出來一起討論呢?

二元對立下,對於茶與酒的相容性,產生了結構性的思考與分析,如何將茶跟酒做對比?並非只從價格著手,從製茶師及釀酒師著手,別具意義,因為兩者之間的共通性:天候(天)、地理環境(地)、製作者(人)。

挑出最具代表性的製茶師或釀酒師,所泡出來的茶,以感官進入另外一座茶酒園林極富有挑戰性,這正是收藏滋味一次世紀對味!

陳阿蹺崛起於70年代鹿谷,有7次臺灣農會舉辦比賽茶得獎紀錄,以傳統三進三出烘焙法製作凍頂烏龍而得名。經由精製烘焙,我手上1980年代的一泡阿蹺茶,當時在羅斯福路巷內「如來素食店」和他午餐後取得,陳放至今,今日啟用,滋味沒有翻青,初入口微酸,平滑無礙滑入喉,舌頭如湧泉甜美,不乏雙頰生津…可見好製茶師的茶確可越陳越醇。

2007年台北小巨蛋舉辦「煮水論茶賞會」,一包1983年凍頂冠軍茶據稱係由陳阿蹺所製,我與臺灣茶藝界名人共賞時,茶湯如古琴引茶悠揚共鳴音符和茶湯可以行雲流水,滋味淡泊生津湧泉。

茶的藏放,就在時光隧道中穿引,再多的故事情節也只是裝扮陳年茶的一款「裝飾」。品陳年茶需要有一種模糊中的清醒,是理性解構茶質,才知曉茶並非只是一種飲品,而是建構在精密團實旳理性基石。

陳年茶的陳化,是一種不靠酶的催化作用,而被空氣中的氧所氧化,稱為「非酶性氧化」或「自動氧化」,這又與製成過程中的發酵,靠著多酚類催化所形成的「酶性氧化」不同;「非酶性氧化」是由氧促成,「酶性氧化」是靠萎凋、溫度造成茶中的多酚類化合物產生不同程度氧化,這也是形成六大茶類的重要推手。

六大茶類由不發酵、輕發酵到重發酵,依其發酵程度形成綠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紅茶;但六大茶類形成過程中的品質,是透過萎凋和烘焙來造就千變萬化的香氣與滋味,是嚴格控制酶活化程度的結果。烏龍茶的中度發酵加上烘焙技法,更成六大茶類最具戲劇效果的茶種!

品鑑烏龍茶歲月裡萃取的醇厚,帶來味蕾驚豔,那麼釀酒教父Henri Jayer釀的酒好味,兩者命運共同香醇何在?

同樣地,Henri Jayer的葡萄園不使用化學肥料與除草劑,釀造時也不添加人工酵母,去除葡萄梗讓單寧更加柔細,以低溫保留香氣與優質單寧,精細的製作方法,讓Henri Jayer的葡萄酒深獲勃艮地愛好者的崇拜。

製茶/製酒過程中,隨著製作者心思的細膩程度帶來不同變化,陳阿蹺和Henri Jayer有共通點:

一、都不採用化肥,產量較低。臺灣茶園在1980-1990年間,還維持貼近自然的耕作方法,甚至以手工除草,在這個清純時代製作出的茶,完整保留了當時的美好,這也是Henri Jayer當時力排眾議,倡導自然釀酒的理念相仿。

二、凍頂烏龍茶茶樹生長海拔不到1,000公尺,茶葉以單葉(即中開面)為主,其浸出物較為豐富,又如何在揉捻時,恰到好處地去除茶菁苦澀?完美控制烏龍茶成品的單寧滋味;同樣地Henri Jayer釀造時去除葡萄梗是維持酒質的純淨度,令酒體勾引出柔和的單寧風味。掌握單寧正是製茶及釀酒的核心價值,正是構成兩位大師至今被推崇的最大原因。

三、Henri Jayer以新的橡木桶保留住最多的香氣,奪取葡萄酒最大優勢;而陳阿蹺的採取木炭炭焙法,將香醇封存在茶葉裡。炭焙法粗製時必須使用陽火去除水分,再以陰火保留茶的甜味,製茶師最大的功力也在於此。這樣的手法至今已被電焙或新式紅外線焙法取代;但Henri Jayer的去梗及不除渣釀酒法,被葡萄酒界廣為使用,成為今日廣受歡迎的釀酒法之一。精細耗時的炭焙滋味,逐漸被自動化製成取代,已讓臺灣愛茶人逐漸忘卻過去曾經美好的滋味?探窺擁有好滋味的釀酒法,臺灣茶的炭焙法復興,烏龍茶的靈魂可再現?

雖然茶與葡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作物,但在陳阿蹺跟Henri Jayer的世界裡,寫下了許多他們留名的鴻爪,讓後人看見茶酒不分家的天、地、人聯姻魅力。

如今,臺灣凍頂烏龍年年比賽,同時出現每年特等冠軍得主;但像陳阿蹺獲殊榮的製茶師並不多見!藏茶以製茶師為名是一項指標,勃艮地葡萄酒釀酒師更突起是重點。如同Henri Jayer在2006年離開人世,家族枝茂繁盛,跟他有親戚師徒關係就成為葡萄酒界名門,都可賣出好價;反觀陳阿蹺源自崇安武夷茶焙功的傳承漸趨凋零。

收藏陳放烏龍茶,想要藏的好,以為跟普洱茶一樣放著就好,放久就有價值?卻不知兩者本質上的不同。烏龍茶在做青及烘焙時必須含水量低於7%才能久放。當陳阿蹺被媒體披露後,引發臺茶可否與葡萄酒一樣因製者而貴?Henri Jayer被世人推崇,紀錄的不只是酒價,更是他勇於嘗試當時不受青睞的釀酒技術,以及從中締造味蕾流動的美感!那麼收藏品茶美感和消費族群有沒有接軌。

品茗和品酒最大差異是:品茶少了些時尚感多了複雜性,品茗的用器、泡法都會影響茶湯滋味;品酒開瓶醒酒,入不同形制酒杯即可飲用,相對茶而言是淺顯易懂,職是之故,品茶的未來開創性更寬闊,那麼以大師為師有了指標,同時西方建構葡萄酒的機制,亦值得參酌:

一、葡萄酒年份分別,同一個產區因為年份而產生價格差異,例如1982年的波爾多好但勃艮地卻不是,兩者之間的差異必須做足功課。加上,葡萄酒有明確的規定與法則,能夠簡單入門並從中獲取價值,反觀茶呢?想想現在喝茶人有誰會談哪一年做的茶好喝?

二、藏放茶只覺得不要受潮就好?但濕度、溫度及茶的變化關係密切,還有存放的空間及容器,也是藏放好壞的變因,到底憑靠什麼條件讓茶越變越好,而非只是放久就會變好?如同葡萄酒存放在14度的恆溫空間裡,那茶呢?

三、藏茶向紅酒借鏡,價格方面一瓶750c.c.的葡萄酒售價從100元可到50萬,甚至百萬不等;茶卻是秤斤論兩,換算成數字,5克茶可以沖泡出好倍的750c.c.,茶價比酒價相對低點就不言可喻了。

藏茶不晚,品葡萄酒是想望,那麼喝臺灣茶則是落實感官的追求,貼近產地、製茶技術及藏放的實踐,陳阿蹺留下茶的美談效應可媲美釀酒教父吧!在臺灣藏烏龍茶正是美好年代。

◎收錄於【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7月 #154】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