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年茶因緣留存,然陳年茶鋪天蓋地,成為品茗新寵:「珍藏60年」、「百年老茶」…之說充斥,陳年茶亦各有說詞,以珍稀八十年六安瓜片與百年宋聘普洱茶品賞記趣,進而驗證陳年茶之韻,在一口茶中體味世紀情。
宋聘號有紅標、藍標之別,紅標代表號級普洱茶存世中,號稱「茶王」。它採用雲南普洱易武山茶菁採造,茶湯紅亮透光,略帶藥香,回韻悠長。2018年東京中央香港拍賣百年「藍票宋聘號」一筒以臺幣5,003萬元成交,每克超過臺幣18,782元,若以150cc小壺沖泡,大約需10克茶葉,一壺茶就差不多要臺幣187,820元;2019年仕宏秋拍百年「宋聘號‧紅標」一片以臺幣1,350萬元天價落槌,創下普洱茶史上最高價。
如此高價喝了可惜?我認為有了茶沒喝等於沒有!況且放在身旁四十年了,1980年,跑單幫的香港人手上便宜買了紅標宋聘,未曾想過她有今日的不凡身價,我將宋聘放進製錫名家沈存周錫罐裡藏放,令茶得有陳韻的真味,轉韻的再起就在錫罐的軀體飛揚,妙藏錫罐,得緣識錫宜茶的典故,實璞之果真!
中國自明代以來,錫罐就是文人雅士賞玩的對象,成為藏茶的好伴侶。明馮可賓《岕茶箋》中說:「近有以夾口錫器貯茶者,更燥更密。」方以智《物理小識》寫:「收貴錫瓶」另在《致富奇書廣集》中也肯定錫罐:「凡茶宜藏錫瓶內」;吳騫在《桃溪客語》中認為錫瓶藏茶,味與色俱全。

那麼老普洱入錫持續性發酵減緩老化速度,有凍齡除酸之功,而這回另品的六安瓜片身世曲折藏妙。
現今六安瓜片是片形的烘青綠茶,然而民國初六安茶為了外銷東南亞入窖藏,使茶質陳化,以利運送不變質,令人或不知這段過往,移用普洱「黑茶」之說,令六安茶列入模糊茶帶,而分別有以舊制「籃茶」之貌現身。有趣的是,在臺灣看六安瓜片是以老茶的面貌出現,即所謂的「老六安」,我初遇這款以竹葉包裹茶葉,外面再加上竹片編織的簍子的茶葉,可說是無香味,只有厚醇,喝了卻能降火氣,有沉穩之氣,這種「老六安」後來隨著普洱茶的炒價熱潮而受歡迎,成為另一投資茶的指標。
「老六安」是經過陳放的綠茶,喝起來有如普洱青餅,湯汁紅潤,晶瑩剔透,是一種陳年的風韻,卻帶著鮮綠的底蘊,直叫饕客愛不釋口。其中以「孫義順」茶莊所出品號稱有八十高齡。2019年中國嘉德拍賣三十年代「五票孫義順老六安」三籃,成交價約臺幣240萬元,平均1籃臺幣79萬元。

如何品老茶,有人用煮的,有人說第一泡不能喝,更重要的是得知陳年茶在喝什麼?
品茗者必須十分了解茶性以及用器,為解不解,為知變換,才得「以人馭茶」,探求那可能出現的短暫茶水交融,這也是陰陽平衡,呈現所謂茶的中和,否則就令茶每回泡飲難以平衡,更遑論多人飲老茶就用價衡量質,有失偏頗。
那麼由用水、煮水器、泡茶器之壺杯要如何入究境?我拿出這二款茶辦了「一口茶世紀情」的品賞會,選用龜文堂生鐵壺作為煮水器,以青銅器鑄造法製作,壺身、提把嵌有銀,在黑沉沉的生鐵上閃爍銀白光澤,生鐵壺煮得水潤,水分子結構既細緻又不尖銳,圓潤之水助攻陳年茶散漫神韻妙姿。
品陳年茶得兼微觀品水。「水為茶之母」是歷史品茗同好的共識,煮水啓動陳年茶的類別互異,煮水器的選用亦用心看待,選用今年端午取到午時水,午時水能量好,喝起來經年不壞,水質甘甜活順,可長年存放不變質,這才是茶、水、壺、杯四重奏的和諧登場。
壺對茶友而言,手上五支以上的壺器不算多。概因茶壺每回泡飲茶時,總是盡責地表現胎土、形制、燒結三大變因所凝聚的精華,好讓茶湯演出完美樂章。兩把泰國拉瑪五世愛用的「貢局」款紫泥水磨壺及朱泥水磨壺,熱烈精實的釋出陳年茶的愉悅。
又以茶種不同而言,不同陳期應發揮其特色,釋茶真味,首要是慎選用器配佳茗:紫泥水磨壺為求精密解析出六安瓜片醇厚之味,八十年的歲月磨平了綠茶香氣的趾高氣昂,換來一身沉穩的收歛。
朱泥水磨壺泡飲宋聘是另外一種挑戰,要見茶真面目就用毫無修飾的瓷器,朱泥水磨壺也是這樣的概念,要如完全展現宋聘的風姿,充分表現其優缺點,放了一世紀的茶,以朱泥壺身砂質如玉,燒結溫度高,胎體堅實,當是釋出陳年茶之味的載體,如是難得的茶餅老而彌堅,若不是有一把鋒利卻不畢露的朱泥水磨壺,怎能搭出寶石紅的茶湯。
此外,關乎陳年茶品質的茶黃素與茶紅素,其含量是否比例適中,也影響茶湯優劣。茶湯明亮,倘若茶黃素高,湯色偏黃,黃湯滋味青澀;反之,茶紅素含量較多,茶湯色呈暗褐色,如是科學著眼才是品陳年茶之王道!

八十年六安與百年宋聘,陳年之味又怎在杯器口沿揚升?如玉凝脂釉色的德化瓷杯恰如其分。現代製白瓷杯與清代德化白瓷杯,茶湯顏色、滋味、香氣等盡露差異:明明同樣是瓷杯,現代瓷杯茶香隱隱,味新流竄,清代德化白瓷杯香揚四溢,味濃韻深。細品同款茶,味久回甘境遇大不同?杯子扮證人,鑑杯持玩就在第一口唇齒與杯子口沿凝聚滋味之際,品茗人感動有幾分?
陳年茶琥珀色茶湯所選杯材質:白瓷杯器讓湯色盡情表露,毫無隱瞞,這正是今人鑑茶的基本功,如是才能擺脫光看包裝紙與市場價值的表面形式,而杯中的茶湯,正訴說著陳年茶與土地的細語品出真味,才是愛茗者的最大樂趣。
一口陳年茶,濃縮著漫長歲月的精練,隨想美好年代的茶香芬芳,必須要有能夠與之相配的器物,我用一把龜文堂生鐵壺、庚子午時水、德化杯與沈存周錫托,在雨後的下午,喚醒沉睡超過半世紀的茶香,流連在舌尖的醇和滋味,是眾多偶然巧遇回味一口茶世紀情!
◎收錄於【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11月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