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

宋代團茶復活?大紅袍茶餅傳奇!

愛茗者對話中常聽到一句:「喝過大紅袍嗎?」回答喝過的人可能只是喝到大紅袍之名,真正長在九龍窠岩壁上6棵大紅袍,是稀世珍品,一般人只能遠望。

然而,以大紅袍做成的茶磚可能連聽都沒聽過,今年10月28日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紅袍工藝技能代表性傳人陳德華離開人世,他留下大紅袍茶磚成為愛茗者懷念的滋味,也道出我和他及大紅袍相遇,歲月漸遺,茶香依舊。

在他近80年的歲月裡一直與武夷茶為伴,筆者曾造訪他兩次,有一回他在忙著製茶,就喚來兒子招呼我,中午備了一桌菜,吃的我讚不絕口,心想單純的炒青菜為何如此清冽?陳德華的公子說:「因為菜是種在丹霞地貌的紅砂岩上」,我說:「這菜叫『岩菜』!」岩菜簡單好味至今難忘。

陳德華的大紅袍茶磚至今取出品用,以紫砂壺泡飲,雙球性結構柔化了武夷岩茶的單寧,茶湯一入口,只覺一股熱氣順著茶湯而下,雄勁的深厚「岩韻」逆轉而上,直逼喉頭深處,像是武林高手輕功躍起,並揮舞著雙袖,以風火深林的速度捲動平靜的味蕾,餘香空靈飄逸,若有似無,卻點滴在心頭。

得知他在1997年就開始研發龍團鳳餅,原本宋朝建甌一帶鳳凰山是御茶園「龍團勝雪」的產地。陳德華想研發新一代茶磚,他製作「大紅袍茶磚」,以現代普洱茶蒸壓方式製成,再用三進三出烘焙製餅,這款以岩茶茶葉壓製成巧克力塊狀的茶磚,品用時可以一次掰一塊下來沖泡。這款現代龍團茶磚獲得學者陳椽認同,1996年特別提款,寫下「大紅袍茶磚」5字,陳德華將這5個字做為「大紅袍茶磚」外包裝標誌。

陳德華曾任武夷茶科所所長,更告訴我他參與過大紅袍製作,有關九龍窠大紅袍的珍貴,記錄在1941年的文獻中:「天心岩九龍窠,當時茶樹三棵,是年五月十七日上午8:30採摘,茶青重量2.4市斤。曬青1小時,從9:30至10:30。10:45時開始做青,共7次,至翌日凌晨1:25交炒。炒青約1小時後揉捻。初烘20分鐘,覆烘2小時10分鐘,得成茶(含茶梗)8小兩3錢。」

陳德華不只做過大紅袍,還擁有大紅袍母株中的第二棵的植栽,1963年自福建省福安農校畢業後,分配到崇安茶葉公司,開啟他與武夷茶半世紀的不解之緣。1964年,福建省茶葉研究所至九龍窠採集大紅袍母樹枝條,其中一名研究員是陳德華同學,便託其採摘時分一點給他,陳德華就帶著那些枝條,種在和九龍窠地緣地理環境相當的地方,起初不對外人宣,製成後這茶很快就被懂行的人知曉。

大紅袍出名起自於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周恩來送他8兩大紅袍,稱:「我把半壁江山送給你」,大紅袍一年產量不過16兩,以這樣說法,更加重大紅袍的稀罕性!然而到了2006年,為了保護大紅袍母株而禁採,從此大紅袍便成為歷史名詞。

過去國營的武夷山市岩茶總公司發售之「大紅袍」,也有不同版本,可由印刷包裝分別,而內裝茶的基底卻是有跡可尋,對比現今各家茶莊琳瑯滿目的「大紅袍」,誰是最「正」?1998年我在廈門以100美金外匯券,購買5包20公克大紅袍;1995年在北京友誼商店花200美金外匯券,買了4小包大紅袍;2005年造訪武夷岩茶總公司時獲贈大紅袍。

崇安茶廠推出的「大紅袍」在兩岸開放觀光後,我結識跑茶單幫客,請其入崇安買岩茶,帶回1斤人民幣760元的大紅袍,還說是靠人情關係才買到。當時喝了,震撼不已!而此茶確實有別于我在北京友誼商店或廈門商店買到的小包裝大紅袍,而今深入探析,才知大紅袍真身本尊何其多!

1998年起大紅袍領風騷,量少貨好價貴,其拍賣紀錄:1998年8月18日第五屆武夷岩茶節,成交價15.68萬人民幣;2002年11月25日廣州茶博會,成交價18萬人民幣;2004年12月14日香港國際工業出品展銷會,成交價16.6萬人民幣;2005年4月13日上海國際茶文化節,成交價19.8萬人民幣;2005年4月17日武夷山市茶文化節,成交價20.8萬;2006年後大紅袍不再採收,未曾再現拍賣場,價格天價岩骨花香不足形容她的好香好滋味,大紅袍是兩岸茶友心目中的夢幻逸品,這些大紅袍的滋味都化作味蕾記憶。

大紅袍的拍賣紀錄,1克茶等同於1萬多人民幣高價,又怎能拿來做為茶磚?做大紅袍茶磚的人正是被列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製作技藝傳承人─陳德華所製。

我到過陳德華的愛德華製茶廠品嘗過,後來明白他是從第二棵母株移栽,品質十分接近母株大紅袍,2007年武夷岩茶方興未艾,到了陳德華焙籠間,與其聊武夷焙茶三進三出其間奧妙,陳德華十分謙虛,對於製茶程序十分嚴謹,同時武夷岩茶的焙火絕對是需要有內功,而當時所做的大紅袍以木盒盛裝,取得後很快在兩星期內喝完。

大紅袍茶磚泡飲之後,茶湯透亮。我手上這塊製成於2006年6月6日的陳年茶磚,外觀透閃出油亮光澤,其以炭焙方式製成茶磚具岩骨底蘊,長年後發酵中,武夷茶磚和普洱茶磚各顯風韻。

今日的武夷岩茶以大紅袍的製作技術傳人做出的大紅袍茶磚,具迥然不同的風格,令人探索一位製茶人有傳統的岩茶技藝,曾拿出大紅袍的乾葉壓製成標本送我留念,同時兼具創造力,從宋代龍團勝雪茶磚基礎,融入現代普洱茶壓餅,善用傳統武夷岩茶的烘焙,才致品武夷茶登上另一境地。

陳德華的離去,留下武夷茶的驚嘆號,焙籠間的炭火上,蓋著細細的炭灰,隱約發散出岩茶撲鼻炭甜香,這是一位現代大紅袍之父的傳奇,留下武夷清香甘活醇,叫人味蕾跳舞,叫我如何不想他?!

◎收錄於【藝術收藏+設計2020年12月 #159】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