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分瓜]爮斝見真章
斝就是瓢瓜,今人品茗大抵用來過濾茶渣成為渣斗,但瓢瓜的精緻化曾是皇帝把玩的珍稀,更是《紅樓夢》中一件用來品茗的杯器,更隱喻故事中薛寶釵性情真假的隱喻奇情!
看薛寶釵正負兩極,她動人大方,牡丹花箋:「豔冠群芳,任是無情也動人。」形容她的容顏也反映她端莊賢淑平心靜氣處世做人之道;然卻有人認為她心機很重,連送林黛玉燕窩都有盤算?妙玉拿出[分瓜]爮斝時請她吃茶,這件原來用瓠瓜壓模製成銅器形制的斝,引發了薛寶釵和她家人的「陰謀論」,果真如此?
妙玉約薛寶釵和林黛玉喝「體己茶」,像今日閨蜜約會交流,又為何取出[分瓜]爮斝來用?41回中,妙玉給了寶釵[分瓜]爮斝使用:「又見妙玉另拿出兩隻杯來。一個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分瓜]爮斝』三個隸字,後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於祕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遞與寶釵。」這物件翻出了範匏工藝的奧祕。
沈從文(1902-1988)認為[分瓜]爮斝即「班包假」,北方俗語有謂:「假不假?班包假;真不真?肉挨心。」意思就是:「假的就一定假,真的就一定真。」妙玉把這杯子給寶釵用,按照周汝昌的說法,就是暗示寶釵這姑娘班包假的性情,假中有真,真中有假,智珠在握。
斝器大有來頭,[分瓜]爮斝用匏瓜仿作斝,瓟斝就是「匏斝」。斝為古代酒器,形狀像爵而較大,有三足、兩柱,圓口,平底。盛行於商代,如:「獸面紋斝」。《說文解字》斗部:「斝,玉爵也。夏曰琖,殷曰斝,周曰爵。」斝的來源是三款器物綜合體。
先秦典籍中記錄的「斝」則都沒有寫明其形制樣貌,商周有這種三足、一鋬、圓口、兩柱的器物,卻不知其名稱;東周以後典籍中有「斝」這個名稱。直到宋代由宋徽宗趙佶(1082-1135)敕撰,王黼(1079-1126)編纂的金石學著作《宣和博古圖錄》,始第一個用「斝」稱呼這類器物。
金石學家羅振玉(1866-1940)在《殷虛書契考釋》將這個甲骨文字形跟後世的「斝」字聯繫了起來;王國維則說,「斝」得聲於「假」,斝的體形比爵要大,所以稱之為「假」。先秦典籍中的「斝」則多用於祼禮,即奠祭,《禮記》和《周禮》都有相關記載。
匏瓜又稱為葫蘆,如何變成圓口、無流、三足的青銅器造型?以範製葫蘆(又稱模子葫蘆、範匏)仿商周青銅器,其製法是先利用葫蘆幼時以陰刻木模套於嫩葫蘆瓜外,等到葫蘆長大木質化後摘下,形狀天然形成,[分瓜]直指葫蘆從葫蘆模套取下分開的意思。
明代謝肇淛《五雜俎》物部稱:「余於市場戲劇中見葫蘆多有方者,又有突起成字為一首詩者,蓋生時板夾使然,不足異也。」說明利用板夾塑形,可見至明晚期,範製葫蘆又成為民間常見工藝到了清代以後,蔚為風尚;其中康熙皇帝非常喜歡,賜其孫乾隆葫蘆筆筒,現今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和《五雜俎》所記吻合,是為明萬曆民間範製葫蘆工藝進入清宮的實物。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藏紀錄康熙61年(1722)當時乾隆年僅十二歲,在圓明園的鏤月開雲謁見皇祖,聖祖一見大喜,下令養育在宮中,親授書課並賜〈壺盧文字筆筒附紫檀木盒〉,這件壺盧(也作葫蘆)文字筆筒,全器略呈正方形,直壁深腹,器底淺凹,口緣黏飾玳瑁,深入內壁約2.5公分,器內壁髹飾黑漆。器外壁四面各有長方欄,三面各七字,一面為八字,文字自右向左依序讀作:「上古結繩,易以書契;經緯天地,錯綜群藝:日用不知,功蓋萬世。右成公綏句。」器底方圈足內有一方框,內有雙行楷款「康熙賞玩」四字,花臍在款識中間稍偏左。隨筆筒附有一張黃紙,其上清高宗親筆墨書御製詩文和詩序,由詩序可知:這件筆筒是清高宗尚未登基之前,皇祖清聖祖賞賜給皇孫清高宗之物,是清高宗書几上的日用文具之一,登基二十年間可能未再御目,直至乾隆23年(1758)夏日「偶見之如遇故人」,便作詩誌記,詩文與詩序收錄在清高宗的《御製詩》二集中。
壺盧(也作葫蘆)文字筆筒表露,清代範製葫蘆工藝從康熙的喜愛和重視,當時設專人管理種葫蘆,種植在禁苑豐澤園,由內監司其事:「壺盧器出於康熙年間,皇祖命奉宸取架匏而規模之」、「壺盧模器始康熙,苑監相承法種之」及「園開豐澤重農圃,蔬匏爾時種於此」。沈初(1735-1799)《西清筆記》稱:「葫蘆器康熙間始為之。」康熙時期藝匏極高水平,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可見風姿。
清代的範製葫蘆與《紅樓夢》中的斝有異曲同工之妙,清宮收藏品見類似的器物,惟用途不止是如妙玉當茶器專用,兼具多元性:康熙、乾隆期間範製葫蘆落有「賞玩」款識,雍正、嘉慶款者未之。清宮範製葫蘆除了供御玩,也餽贈鄰國君主,賞賜貴族王公,以商周青銅器紋樣製作的範製葫蘆在康熙、乾隆兩朝很流行,王室之愛深深影響後世對匏器的賞玩和喜好!
[分瓜]爮斝可探中國工藝的傳承,正是清康熙、乾隆曾經出現的亮點。青銅造型的範製葫蘆茶杯,器型正符合《紅樓夢》創作時代,反映出當時宮廷貴族賞玩器物的品味,由傳世品中一窺究竟。[分瓜]爮斝反映了範製葫蘆工藝的技術高超,今人尋根找回失落的工藝,[分瓜]爮斝再現第二春令人欣喜,至於器物對薛寶釵的好惡隱喻,就看你是擁林派?或是擁薛派?接著看看手上的葫蘆為何成為粗俗的渣斗?◎收錄於【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2月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