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餐茶

[講座] TIA台灣勵志協會名人講堂:餐茶—世界流行新口味

【艾瑪台北報導】6月8日,茶學大師池宗憲先生在TIA台灣勵志協會的名人講堂,以「餐茶——世界流行新口味」為題,為在場觀眾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分享。

講座中,池宗憲先生娓娓道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闡釋了「茶」與「餐」的互相搭配的獨特門道,如何在品味美食時選茶佐餐,藉此添品味層次與意境!

這場別具一格的講座,不僅增進了觀眾對茶的認識,也啟蒙了他們對餐茶搭配的視野,同時標誌著餐茶文化在台灣的興起,未來勢必將有更多人投入到這個美妙的領域中來。

TIA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 賴榮偉 博士

「將酒、茶和食物搭配在一起就像演奏一首完美的交響樂,三種不同的樂器合奏,音符互相補充。」茶學大師池宗憲雍容爾雅地說道。六月的端午佳節前夕,池老師風采翩翩地來到TIA的會場。生活美學,一杯好茶,貫穿古今,連結國際。
 
台灣勵志協會很榮幸邀請享譽海內外的茶學巨擘池宗憲,進行一場知性與感性的「餐茶—世界流行新口味」的精彩講座。
 
池宗憲,資深媒體人,茶學專家、茶器鍳定收藏家;畢業於台大新聞研究所,投身媒體界20餘年,曾任人間福報新聞總監、大成報總編輯;現任國際伺茶師學院創辦人,近二十年致力茶學研究,著作超過40本,闡述品茶與現代生活美學體系;美國賓州大學以TEA Parker為名,設立茶室與講座;經常受邀美、日以及歐洲多國,進行東方茶學與現代思潮和生活的交流。
 
「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茶杯的考究,確是美的開始;然而,好茶需善水,水是茶之母。好水,更需地靈以及人傑。換言之,茶學就是「天、地、人」的真善美。
 
若言陳年酒在國際市場有魅力,陳年茶香一樣散發人與環境的相知相惜與共榮。所以,「葡萄酒友愛上好茶一點都不難。」酒與茶,學理互通,感受也同理。從環境到人、物質到精神、宏觀到微觀,釀酒師懂得製茶師的用心。兩種語言與世界的交會,同樣有著歲月的故事以及青春的肉體。
 
「新傳統主義」就是以茶入餐的「新飲食」。池老師提到米其林星級餐廳對於餐茶的重視,更常接受諸如《Vogue》等時尚權威媒體的專訪。
 
「但,我更難忘是韓國法師喝茶之後的滿足感。」池老師露出幸福的笑容,小故事道出其為何從媒體人走入以茶為師的世界。他從喫茶趣,成為一代茶宗師;興趣成為專業翹楚,有著一步一腳印不畏艱難的翻山越嶺考察。「台灣茶鄉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我的足跡。」「米其林餐廳的廚房,豈容閒人進入;但我經常被邀請進入觀摩與交流。」
 
台灣茶,無疑是吸引國際社會的一種軟實力。
 
茶的清、香、甘、活、醇,可與各類料理的煎、煮、炒、燴、燉,完美交融。酒杯可轉換為茶杯,五大酒莊更可與五大岩茶速配。「只要用心看待,餐與茶、餐與酒完全變換。」看起來,茶學是還是硬實力。餐茶搭配(Tea Pairing),商機無限。
 
「比如日本料理,餐廳大多提供香片、抹茶或綠茶,但若搭配台灣的大禹嶺,更能帶出刺身的鮮嫩滋味,魚肉口感更有嚼勁與彈牙。只不過,若用它配麻辣鍋就不美;茶會被辣給蓋過。」
 
蔬食用餐前可喝焙火茶,即「熟茶」,如鐵觀音、武夷茶或中度焙火的烏龍茶。焙火茶帶來蔬食空靈剔透的清心,翻轉蔬食見真味,引導美食好胃口。海鮮的茶藝術得視不同烹飪方式,濃烈風味者可以配發酵度較高的著蜒茶、紅茶;乾煎、微烤、清蒸等,宜選清雅的綠茶、白茶。
 
那麼,端午佳節,以茶入餐,動人弦樂該如何譜一曲?
 
普洱茶可提出鹹粽內餡的香氣,厚重油香轉化甜;紅茶則適合與甜粽共舞。北部粽的最佳戀人應是中度發酵、紅水烏龍或焙火重的鐵觀音。
 
感謝茶學大師池宗憲如此專業又迷人的心靈饗宴。生活美學家的他,每一次的品茶,都是一場華麗而幸福的探險。每一次的跋涉千里都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萬里路,創萬卷書。」他的人生「一杯茶」,已是茶著作等身。
 
而台灣的茶經,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與說不完的人與環境故事。餐茶正流行,侍茶師正崛起。簡言之,台灣的茶金當道。「從茶園、製茶廠、茶葉品牌,台灣茶產業已有相當完整的輪廓,因此透過與餐點的搭配,更能從中挖掘它的價值以及品飲的真諦。」
 
所以,今日不妨當一回茶席的主人,泡一壺茶,三五好友齊聚,大家一起說故事。生活之美就在日常與共鳴。對了,不妨試試普洱茶配起司,據說比紅酒與起司更美妙。

張進逸

今天的 TIA 台灣勵志協會講座,比較特別的是我很生疏的領域,也就是茶。雖然茶和咖啡我是完全的茶派,但我的等級只停留在喝原萃和伊藤園而已,最多知道紅茶、綠茶、烏龍茶的大致不同之處,其餘毫無概念。
 
今天的講者是國際侍茶師學院創辦人池宗憲老師,以「餐茶—世界流行新口味」為題進行演講。池老師是一位資深媒體人、茶學專家和茶器鑑定收藏家。近二十年來,他致力於茶學研究,著作達 40 餘本,闡述品茶與現代生活美學體系。同時,他還經常受邀到美國、日本以及歐洲多國,進行東方茶學與現代思潮和生活的交流。這次能夠聽到老師對於茶與餐飲結合的新觀點,算是多開了一層的眼界。
 
在講座中,老師分享了他在品嚐過上百顆米其林星級餐廳後的心得。他發現,將茶與餐飲結合,能夠更好地推廣茶文化。他強調,茶與餐並非獨立存在,而是應該相互搭配,共同提升餐飲體驗。老師舉例說,早在唐朝,人們飲茶時就會加鹽,以突出茶的味道,這就是一種茶與餐的搭配。他表示,他也會特別仔細觀察米其林餐廳的做法,看看有沒有什麼能讓茶與食物完美結合的經驗,才能不斷的求進步。
 
從老師的整場演講當中,我認為有兩大重點:第一是絕大多數的智慧是從過去一路演化而來,所以目前看到的器物或是文化,背後都有它的歷史脈絡。如果了解那些脈絡,那麼現在我們看似平常的一些習慣,就像是有了新生命一樣,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豐富,知道它並非是單純的理所當然。
 
第二則是要不斷的追求可能性及合理性,例如茶要搭配餐,才能更為發揚光大。而茶與酒再搭配餐,則是提升茶應有的地位。但類似的搭配並不是隨便配,也必須講求合理,每種不同的餐點、食材有它的特性,就必須要搭配合適的茶類,才能相得益彰。
 
在提問環節,我向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對於茶文化的外行人而言,如果想要初步入門,應該以什麼形式開始接觸?老師認為,最好還是從閱讀介紹茶的書籍入手。因為書本上的內容是經過作者認真撰寫和把關的,而且白紙黑字寫下來,隨時都能被拿出來檢證,相對而言比較可靠。反觀一些網路平台,如 YouTube,雖然播放量可能很高,但有時為了吸引流量,內容缺乏嚴謹的把關,可能會讓初學者接收到錯誤的知識。因此,還是從書本開始打基礎,是最為穩妥和實際的方式。
 
老師的分享讓我對茶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茶不再是一種單純的飲品,而是可以與餐飲完美結合,創造出新的味蕾體驗。老師說,如果茶與餐點變成各自獨立的話,那就是失敗的搭配。一定是要相互搭配,用合適的茶去搭配合適的餐點,依兩者特性共同考量,決定使用的茶的性質,以及餐點的處理方式,才能讓餐飲的素質更上一層樓。或許人與人的搭配也是如此,不能只是站在個人的視角來考量,必須放眼整個大局來思考配置。雖然要做到並不容易,不過卻是發揮更大的綜效的必修課題。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