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詹台北報導】陳年的普洱以外,具有陳放潛力的青餅,也是回流中國的主力。70年代的青餅、80年代的青餅,有年號的,沒有包裝的茶餅,只要茶質藏放實力夠,仍然會被青睞。
從收藏普洱的喜好程度,也可看出光是名牌、沒有底子的茶,是沒有未來的。收藏普洱茶的目的,也慢慢由只是為了增值,而逐漸趨向實用的功能。
不到10年的青餅,為什麼會成為大陸買家的青睞?這也反映了雲南茶區毛茶價格節節上升,許多百年老樹,以4-5斤作成一個茶餅的成本,都已經遠遠超過10年前所壓製的青餅。既然買新茶還要等陳放,來台可以買到陳放已趨成熟的青餅,且成本又不高於新製的餅。
尋寶人也很精算,從單位成本來看,在台灣的青餅,不見得比新壓製的青餅貴,過去青餅的壓製,在毛料講究上,少見混搭情形。以易武毛料為例,其實常常會出現摻料的情況,只是消費者無法分辨。
過去的壓茶成本合理,品質成本較高所得到的「正料」,那麼台灣的青餅,自然而然變成寶。那麼台灣的愛茗者,不妨注意身旁的「好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