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茶人雅興

【閑事與雅器/學術論壇】鄭培凱「啜英咀華:宋人點茶的視覺美感追求」

【茶人詹北京報導】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閑事與雅器:宋元高古瓷器展」展出藏家麥溥泰二百八十餘件藏品,並舉辦學術論壇,由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哲學博士鄭培凱以「啜英咀華:宋人點茶的視覺美感追求」為題,解構從形而下到形而上、穿越時空的完美追求。

    鄭培凱認為,宋徽宗「茶論」序:「莫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盛世之清尚也」點出了茶事是為當時的FASHINO。因此,「啜」與「咀」不單是文學修辭,而是具體明確地描述,也是唐宋品茗的關鍵。

    「宋代鬥茶好比我們現代喝咖啡時的奶泡“拉花”。」他說,用末茶做「拉花」的難度更高,宋代人更以「瓊乳」、「雪花」、「凝酥」、「粟花」、「白花」、「英華」等形容擊拂產出的白沫之美。

    鄭培凱表示,這層乳花白沫的視覺聯想,多於味覺聯想。例如什麼是「醍醐」?是為動物奶乳提煉出之物。《涅槃經》中提到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這「醍醐」也就是香港人說的「忌廉(CREAM)」。他進一步指出,點茶白沫的視覺聯想,是從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追求,從物質性到精神性的追求,想像與神性的連結,這才是宋人點茶要求乳花的終極目標。

    再談到宋徽宗論點茶的過程,就是「疏星皎月,璨然而生」,形成能夠持久的茶沫,「周回凝而不動,謂之咬盞」,彰顯宋人重視點茶拉花的視覺效果。

    「茶色白,宜黑盞」。鄭培凱以文獻舉例,認為「茶色白」這件事,相鬥的是視覺的審美,且鬥茶有專用茶,而非拿來喝的,也就是說鬥茶與食茶有其分級分類。鬥茶不一定是因為茶的味道,而是講究色相,純白為第一,味道與香氣成了次要的考慮。為了製造上等茶團,如龍園勝雪,會排除茶芽厚腴的香氣,轉而以視覺為主的追求。

    鄭培凱的結論是,宋元後一味追求視覺美感,以致本末倒置,而明太祖罷造龍團,是否是種「返璞歸真」?至今二十一世紀出現的泡沫紅茶、罐裝茶,以致將來的「新花樣」,關鍵在於反應茶可以從物質性飲料,成為形而上的精神審美追求,不同階級、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追求,呈現雅俗文化的流動。

Related Articles

Check Also
Close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