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詹台北報導】台灣陳年烏龍茶後勢直逼普洱茶?最新一期的《藝術收藏+設計》雜誌12月號「茶葉與茶器收藏趨勢」專欄,池宗憲分析台灣陳年烏龍的拍賣情況。
他在文中提到,台灣拍賣場上出現了陳年烏龍的拍賣盛況,更有來自對岸的茶友看了拍賣目錄,直接專電來詢問:到底哪一個項目的茶值得收藏?自己的回答很直接:若是要用來送禮,買原包裝有封條的比賽茶最體面;但若是要買來喝,那麼就應慎重考慮!
2015台灣拍賣場秋拍,鹿谷凍頂烏龍茶揚眉吐氣:一組「民國74年冬鹿谷農會展售會二梅,民國75年冬鹿谷農會展售會參等獎,民國76年春鹿谷農會展售會貳等獎」,每件600公克,行情達新台幣50萬元;同場一組「民國84年鹿谷冬季高級凍頂烏龍茶展售會頭等獎(三)及民國88年鹿谷冬季高級凍頂烏龍茶分級包裝展售會二梅」,每盒一斤裝 600 公克,行情達新台幣20萬元。
陳年烏龍拍品換算下來的行情,平均一台斤逾新台幣10萬元,這是自民國65年鹿谷鄉開辦凍頂茶分級包裝及競賽以來,有別於由政府單位出面拍賣,所寫下民間市場的新高紀錄。其陳年時間逾20年,加上原裝比賽茶的加持,市場需求蓄勢待發,是否可能與普洱茶市場互為競價?
台灣比賽茶在農會的主持下,創下令人信服的品質,更由於比賽茶原本就經由標售,奠定其基本行情,經由拍賣公司的助攻,增添台灣陳年烏龍茶的魅力,頗有與普洱茶互別苗頭的意味。農會的包裝可取信於眾,而農會以外的散裝陳年烏龍茶,更成為近年來海峽兩岸追捧的品茶項目。
茫茫市場,如何買對?除了上拍賣場購買有農會比賽原裝包裝的茶之外,還有哪些通路?合理的市場價格是多少?標準何在?茶有沒有真假的問題?
以農會為主導的台灣比賽茶客觀性較高,但有農會包裝的一定沒問題嗎?比賽茶的主辦單位不同,消費者應仔細釐清,每場比賽評審出來的茶優劣亦見高下。以此而言,並非有比賽茶的包裝就一定是品質保證。
那麼,農會以外的通路,消費者要如何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