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池宗憲】邵家壺器又以彩釉為特質,一把落有「荊溪
邵元祥製」六字款的壺,全身通體琺瑯彩,壺身開光繪山水畫,其外型如新,拿來跟出水的「邵旭茂款」紫砂壺比對,型製彷彿如出一轍,這樣的比對就會帶來我們細觀!它的壺嘴應該是什麼樣的特質?它的壺紐應該具備的特徵,這些特點是從微觀看到收藏的真偽!
邵元祥製」六字款的壺,全身通體琺瑯彩,壺身開光繪山水畫,其外型如新,拿來跟出水的「邵旭茂款」紫砂壺比對,型製彷彿如出一轍,這樣的比對就會帶來我們細觀!它的壺嘴應該是什麼樣的特質?它的壺紐應該具備的特徵,這些特點是從微觀看到收藏的真偽!
在沈船的紀錄裡:1752年一艘「捷達麥森號」(Geldermalson)又稱「南京號」沉沒在新加坡港,1985出水時出現十多件紫砂壺。1822年「泰興號」(TekSing)又稱「誠星號」沈船在南洋,1999年出水,其中有流行於閩南的功夫茶壺,這些壺裡面有很多朱泥和紫砂,有趣的是它的落款全是「孟臣製」,這個「孟臣製」也是讓許多藏壺的人疑惑,這些「孟臣」壺到底哪一把是真的?其實,藏壺的人不必為這樣的歷史迷思去憂慮,因為這種「孟臣」都是以托款為主。重要的是手上的壺它的胎土和型製,是否能讓手中的茶泡最好的效果。1830年有一搜迪沙如號(Desaru)沉沒在馬來西亞半島,出水的紫砂壺是裝在一個陶甕裡,裡面放了800把壺,如此紀錄讓我們明悉宜興壺當時廣受歐洲市場的歡迎。(十一月號藝術收藏+設計雜誌同步刊出,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