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雅興茶器

林黛玉點犀䀉,吃茶添一味

今人買杯重於名家之作,對於名器大於實用視為常態,而何者為茶的名器,點犀䀉或是酒杯?茶杯?或可兼美用之。

林黛玉外貌「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笑非笑含露目」,加上她多愁善感,目無下塵,展露詩書才情,寫下〈葬花吟〉的「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就是自己,當賈寶玉與薛寶釵成婚,她氣鬱而死,是淚盡?是「玉帶林中掛」預言成真?挽不回她一生情情寶玉對她曾說過的「灰黛玉之靈竅」的美言。

最能點化林黛玉人物性格的卻是妙玉用犀角,書有「點犀䀉」三字的茶杯,文本隱藏器型不表述,然名貴牙角文物只有王公貴族才有資格使用,傳世稀罕,明清雕鏤犀角在藝林極其尊貴,點犀䀉成為探索林黛玉性格養成的幽隱,犀䀉為工精細體現的場景卻帶來無上的讚嘆!

《紅樓夢》41回:「那一隻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點犀䀉』。妙玉斟了一䀉與黛玉。」妙玉給林黛玉用的茶杯稱為「點犀䀉」(另有「杏犀䀉」一說),點犀䀉或杏犀䀉的出現讓站在大觀園外的人,有了對林黛玉沉重的回應。

沈從文認為是「點犀䀉」,犀角中心有白線直透到底,名「通天犀」。李商隱詩句「心有靈犀一點通」,即引此喻心在暗裡相通意;周汝昌〈也談「[分瓜]瓟斝」和「點犀䀉」〉,認為是描述寶釵及黛玉的性情,尤其點䀉犀在庚辰本、戚序本皆作「杏犀䀉」,用之於黛玉,則是「性蹊蹺」的隱語,借以描述她的多疑冷僻性格。

不論是點犀䀉還是杏犀䀉,不論指涉心有靈犀還是隱喻林黛玉的性格,一件以犀牛角為素材的茶杯,對於現在人而言,難理解犀牛角怎麼成為一個茶杯,曹雪芹為何會用犀牛角作為茶杯?曹雪芹將當時流行風潮中的象牙、犀角雕刻藝術融入文本。

明末清初流行竹、木、金、石等雕刻小型器物的風尚,貼近文人群體並以有這類收藏為樂,案上有文房四寶陳設的清供雅玩為生活況味,更直接造就了雕刻名家,其中又以雕犀最受青睞。雕刻高手應用不同材質,專供犀角大師輩出,雕刻犀角杯高手有鮑天成、濮仲謙、尤通、尤侃等。但由於犀角材料名貴限制,專門雕刻犀角的匠人不多,部分是由竹木牙藝人轉行而來。工藝大匠兼有濃厚的文人氣息,犀角杯走紅,曹雪芹應用當媒材,就是掌握時尚,反映時代流行風尚。

《紅樓夢》中的點犀䀉多大?形制為何?文本中說:「那一隻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點犀䀉』」,杯身上垂珠篆字為何物?垂珠是古代中國建築垂花門,酷似一對含苞待放的花蕾,稱「垂蓮柱」,垂珠篆字像蓮花花蕾的篆字,且花蕾為上尖下圓的淚珠狀,這不就是垂珠即垂淚,指林黛玉還淚而來。

正邪兩賦的另方則說這物件是正能量,說著犀又解釋:犀者,靈犀也,心有靈犀一點通,喻二人之情,用她自己說得話:「素日認他(賈寶玉)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這件點犀䀉的器型也是乾隆朝仿古的風格,林黛玉的犀角杯文本說像小缽,據此電視版出現的影像傳遞了形制跟真傳世犀角杯落差很大。

然而,傳世雕犀角的造型多元,有長槎形、侈口…,技法有滿工圓雕、浮雕、凸雕技巧,今人賞之恐難企及。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雕犀角瑤池集慶杯〉,故宮紀錄其為犀角雕刻,侈口,深壁,上豐下削,平底;器外壁浮雕海上仙山群仙祝壽圖,間飾樓閣樹石;器口內壁浮雕雲龍紋,底陰刻填金隸書「大清乾隆仿古」款。

明代曹昭撰《格古要論》(1388):「犀角:出南蕃、西蕃,雲南亦有。成株肥大花兒好,及正透者價髙。成株瘦小分兩(量)輕花兒不好,但可入藥用。其紋如魚子相似謂之粟紋,每粟紋中有眼,謂之粟明,此謂之山犀。器物要滋潤,粟紋綻花兒好,其色黑如漆,黃如粟,上下相透,雲頭雨腳分明者為佳。有通天花紋犀備百物之形者,最貴。」其中的「粟」就是指黃,現在禁採犀牛角,當時有火犀牛和水犀牛,火犀牛的顏色就是「山犀」,其色黑如漆,黃如粟,這也是中國犀雕最精華的代表。曹雪芹看過好文物,能透過宮廷用器,加上文本後設在器物上刻三個字「點犀䀉」,竟成為後人不斷發酵討論的議題,反而忽略曾是工藝巔峰的犀角雕刻藝術的成就。

犀角雕刻藝術在明代,由鄭和七下西洋進口輸入犀角,加上當時牙雕大師轉進犀雕,促成犀角雕刻的超越,這時技法講究精細多層鏤雕,將圓雕、深淺浮雕、陰刻等技法結合在一起,追求刀法的圓潤,甚而應用高溫蒸煮使角材軟化而加以染色,藉此改變器型顏色,創造出更多樣的犀角雕件。

清代犀角雕刻技藝更成熟,紋飾通常以花卉爲主,葵花、玉蘭、荷花等為主流,山水人物則構圖疏朗,饒有畫意,仿古風格的蟠螭紋是常見紋飾,這些風格受到乾隆偏好有了轉向。乾隆皇帝認為蘇揚玉器故作玲瓏剔透,俗氣而又無用,大力提倡仿古之風,而犀角本質古色古香,渾厚蒼勁,以仿古銅器的造型和花紋雕刻除有天子支撐,帶動群體效應形成這時期犀雕仿古風潮。

《紅樓夢》點犀䀉在電視版中顯現出的形制如壓手杯的器型,這樣的器型以犀牛角作為材質對照係前所未見,作為品茶的犀角杯對今人而言只能仰望難企及,惟從其工藝美感確帶來今人對古器的讚嘆,其滿雕法經典,叫人如何不能讚嘆,更是今人買杯的美學指標!

◎收錄於【藝術收藏+設計2022年1月 #172】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